生命的強者
我讀過許多出色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就像一片蔚藍蔚藍的天,它們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歡樂與感觸。其中,藍天里最閃亮地一顆星星就是“集聾、啞、盲于一身”的美國著名作家海倫 凱勒寫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了。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講述了一個奮斗不已的殘疾者對光明、對能過上正常人生活的渴望以及對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們加以評論。我們每天用眼睛看東西,用耳朵聽聲音,用嘴巴與人交談——這一切好像都是理所當然。可是,如果一個人聾、啞、盲了呢?她會認命?或整日怨天尤人、憤世嫉俗?這兩種態度是消極的,是悲觀的。然而,也有人并非如此。
海倫 凱勒,在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視力與發聲器官。幸好父母沒有放棄她,為她找來了蘇利文小姐這位優秀老師。從此,蘇利文老師改變了海倫的一生,順利從美國哈佛大學分校畢業。后來,海倫 凱勒竟成為出色的演說家,而且出版了許多著作。 讀了這篇文章,真的,我被海倫 凱勒渴望光明的精神所深深地打動了。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強者,不向殘酷的現實低頭,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在布滿荊棘的生活道路上!同樣,她也給我了這樣的啟示:往往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意它;只有在失去健康時,才會感到健康的重要。正如她所寫的“我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讓每一個人成年后失明幾天,或者聾上幾天該有多好,黑暗將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他真正領略喧嘩的歡樂”。是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件東西一旦失去,才會留戀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又有幾個正常人能夠了解到殘疾人的痛苦與自卑呢?因此,我們應該保護眼睛、珍惜時間與來之不易的健康以及寶貴的生命,在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世界里看得更多、學得更多、了解更多、生活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