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三年級作文參考10篇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描寫了宋代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水滸傳》有感三年級作文參考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一
假期里,我讀了四大名著里《水滸傳》這一書,在這本書了,我結識了許多英雄好漢豹子頭林沖、及時雨宋江、行者武松、浪里白條張順、黑旋風李逵、母夜叉孫二娘等,他們各有各的本領,看完書之后讓我明白了忠和義。
這本書中的個個人物都有忠,他們忠于朝廷,就像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們劫富濟貧就像我們幫助我們不相識的人一樣,他們對于朋友和親人又是那么盡心盡力,他們為了朋友可以不顧一切,這本書里,幾乎個個故事都深深的體現他們對家人對朋友的忠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民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們都有著這樣的精神,這一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假如我們生活中人人都有這種精神,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
還有義,他們每一位好漢都有正義感,他們為朋友赴湯蹈火,他們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對的,做什么是錯的,在他們每一位英雄好漢當中人人都有正義感,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學習這本書中的正義。
但是最后梁山泊的好漢,有的走,有的死,因為是宋江讓梁山泊變成這樣的,真讓我想不到宋江為了自己的官位,卻拿自己梁山泊里的個個英雄好漢的生命做賭注,假如他當初聽了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也許下場不會這樣,梁山泊也不會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一切全是宋江為了自己的官位不聽從自己好朋友的話,最后的結局才會是這樣。
讀了這本書,讓我有許多想法,做人要有忠、要有義,不能為了自己的好卻傷害自己的朋友。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二
《水滸傳》我國最早長篇小說之一,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寫的,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在水泊梁山起義為題材,生動的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
書中栩栩如生的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表現出其獨特的性格特征。如:李逵臨終前的三聲“罷,罷,罷”增添了他的豪爽性格。如花榮、吳用上吊自殺在宋江和李逵的墓旁,這既寫出了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敢,又寫出其重情重義的性格。如燕青走前的一個笑容,烘托出盧俊義對燕青的刮目相看……吳用智取生辰綱是義,武松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也是義。柴進、燕青深入方臘敵營是忠,宋江歸順朝廷,還是忠……“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粗中有細,非常直率,卻有著俠骨,是救窮人于水深火熱的英雄;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官府的剝削而生活不下去,在“智多星”吳用為“托塔天王”晁蓋獻計,聯手智取生辰綱;武松出身貧民,他嫉惡如仇,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于造反;宋江三打祝家莊,大鬧大名府,大敗高太尉,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
在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的北宋,一百零八位好漢紛紛被逼上梁山,先后聚義。他們各有不同的歷史背景。扯起“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劫富濟貧,走上反抗的道路。水滸英雄們的仗義、正直、忠誠的鮮活形象再一次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他們的英雄事跡激勵著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為努力實現復興中華的夢而努力奮斗!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三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主要講得是驚心動魄的農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足智多謀的吳用,救弱濟貧的林沖,抱打不平的魯智深,仗義耿直的李逵……都令我敬佩。
但其中我最喜歡武藝高強的武松,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量,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景陽岡經常有老虎出沒,危害百姓。一天夜晚,武松來到景崗山,喝了十幾碗酒,只身上了景陽岡。過了一會兒,果然一只大老虎跳出來,武松看了,就與老虎打了起來,他抓住老虎的頭,往黃泥坑里一按,舉起鐵錘般的拳頭,使出平生力氣打了六七十拳,老虎最終死了。武松這一壯舉,顯示出武松的英雄氣概。
從武松打虎這個故事中,我感覺武松勇猛過人,他那敢于挑戰,為民除害的精神,讓人們永遠記住他。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四
《水滸傳》是一本著名的小說,它講的是宋朝的起義軍——駐扎在水泊梁山上的一群好漢,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的故事。他們的頭領叫宋江,他手下還有很多的將領,其中著名的有魯智深,武松等人,一共是108名將領。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如武松景陽岡打虎,李逵怒殺四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但是,最后他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去攻打另一個起義軍,然后失敗了。故事最終以悲劇結尾,令我感覺非常可惜。
這本書很棒,屬于四大名著之一,另外的三個名著是有《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我相信,將來還會有這樣的小說。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五
《水滸傳》是一本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它與《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四大名著”。
這一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從梁山泊聚義,到收朝廷招安,再到擊敗遼兵,最終卻遭朝廷內部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水滸傳》這本書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武松。因為他被稱為“天傷星行者”。還有他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作敢當,是一個真英雄,后世還流傳著關于他的故事:《武松打虎》。那時,武松告別宋江后前往清河縣看望哥哥,途中一口氣喝下了十八碗酒后醉倒在景陽岡上。半夜一只“大蟲”出來尋食,武松赤手空拳,孤身一人打死了“大蟲”他的膽量令人佩服。
當然,我也有最討厭的人:潘金蓮。因為她一心想殺了武松的大哥——武大郎,于是她決定和王婆一起下藥害了武大郎。等武松得知后,拿起大刀把淫婦的頭砍了。這就是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像潘金蓮和王婆這樣惡毒的女人,一定會遭到報應的。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做人的道理。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六
水滸傳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給我了許多啟發比如:勇敢、越危險越冷靜等。
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宋江、吳用、林沖、盧俊義、魯智森、公孫勝、關勝、花榮、黃信、秦明、李逵、戴宗、柴進、武松。
里面最厲害的就要數盧俊義,宋江知道他很厲害就立即跟吳用商量,怎么把盧俊義請上來。
最講義氣的是宋江,因為他的一番好意梁山才擁有了許多兄弟。
最聰明的是吳用,他總能幫宋江化險為夷。
最魯莽的是李逵,他只知道聽別人的話而自己不動頭腦。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沖,他有勇有謀,武功僅次于盧俊義之后。多次解救宋江。
水滸傳里面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景陽岡武松打虎”。一天武松來到景陽岡的飯店,喝了好幾杯酒,正準備出去的時候,老板說道:“我們這的酒叫三碗不過崗,這景陽岡又有虎,所以必須白天過去和同伴一起走,實在不行你就可以在我們的房間住一晚。武松不信,覺得老板是看中了自己的錢,他偏偏要去。正好撞到老虎,那老虎吼聲震天,武松和老虎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他用盡全力打過去,沒打到老虎,只聽見咔嚓一響,樹枝斷了,到老虎出手了,老虎把尾巴一甩,武松躲開了心想這么大的力,如果被打倒了還不粉身碎骨。就在這時老虎一下子就撲過來了,武松一跳正好跳到了老虎的身上,他朝老虎的太陽穴上一陣猛打,老虎死了,武松成了村里人的大英雄。
我以后要博覽群書,做到多才多藝。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七
暑假里,老師讓我們讀了許多書,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滸傳。水滸傳里最精彩的地方就要數武松打虎了。
一天,武松來到景陽崗,武松走進一家酒店,那店門上寫著“三碗不過崗”要了一些酒肉喝了酒吃了肉便要繼續往前走,小二告訴武松:“前面有老虎。”武松不信,便往前走,走到一廟前看見上面有官府貼的榜文知道這里真有老虎出沒。想回去卻怕小二笑話,便繼續往前走,忽然有一老虎撲在他的身上,他剛才喝的酒水都變成汗水了。幸好武松身手敏捷,要不然他就變成老虎的晚餐了。老虎所有的戰術都用過了,武松都躲過了。武松跳到老虎身上一頓亂拳竟把老虎打死了。武松就成為了打虎英雄。
武松之所以把老虎打死,是因為他平時的刻苦練習才把老虎打死,成為真正的英雄。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八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也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品德高尚。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九
這幾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施耐庵。
《水滸傳》講述了梁山好漢從起義到被奸臣害死的故事。里面有智勇雙全的豹子頭林沖,武藝高強的大刀關勝,神機妙算的智多星吳用,手到病除的神醫安道全,脾氣暴躁的黑旋風李逵……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我比較喜歡的幾個人物:
吳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雅號智多星,三十六天罡星第三位,天機星,梁山排位第三,有一首詩來形容他:“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性格: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關于他的故事有智取生辰綱、智取大明府、排九宮八卦陣……
公孫勝:三十六天罡星排名第四,天閑星,雅號入云龍是一名道士,關于他的故事有:斗法破高廉,芒碭山降魔、七星聚義……
魯智深,梁山排名第十三位,天孤星,雅號花和尚姓魯名達,出家后法名智深,魯智深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后因打死人去五臺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他有了安身之處,隱姓埋名過起了日子。可智深在寺中難受佛門清規,大腦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讀了這本名著我受益匪淺。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十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知道了里面講述了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他們從到受到朝廷招見,再到破遼兵,遭到謀害,從此失敗的英雄故事。讀完這本書,給我腦海里留下了兩個字:忠,義。
忠是指好漢們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等盡心盡力。宋江在利誘,迫害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其中有一個例子:林沖被逼上梁山后,他的妻子對高俅之子的屈辱,寧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殺,這就是忠。我們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做到了忠,但是,但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義。其中這個義字,包括了很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皆為兄弟,他們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就只為了義,他們為人民除暴安良,消滅惡派也為一個義。由此可見,一個義,是先要有忠在會有義,況且要達到義有時要用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幫老人過馬路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水火之中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義,可以想象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的人,就是一個高尚品德的人。古往今來有許多英雄好漢,舍生取義,舍己為人。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正義他們可以不顧生命,因為他們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消失,奮斗的激情已經被摧毀,只是他性格被一些丑惡的東西消化了。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格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過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就是義。
一個人,必須要忠義相間,這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