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日記600字三篇
篇一
昨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掃墓活動。晚上睡覺時,腦海里一直浮現著掃墓的場景。于是今天,我用筆記錄了下來昨日的活動。
昨天下午,我們乘車來到寶山烈士陵園。踏入烈士陵園的大門,我漸漸嚴肅起來。因為這里,記錄了當年抗戰的故事。進了紀念館,看著墻上一幅幅烈士的照片與事例,我的心情越來越沉重。有抗戰時英勇犧牲的,有掩護戰友而以身殉職的,有犧牲自己炸毀敵軍攻擊武器而為國捐軀的,還有英年早逝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當年抗戰時的場景:雙方陷入膠著,我軍和敵軍死傷人數極多。這時,敵軍出動了坦克,我軍的一位戰士眼看敵強我弱,抱著*包,沖到坦克旁,拉開引線。“砰”的一聲,坦克炸毀了,而那位戰士卻犧牲在戰場上。但他的魂魄將依舊守護祖國的疆土。因為軍人殉國,魂佑疆土。
這種事例還有許多:獨臂堅持到戰斗最后一刻;帶重傷堅持戰斗,直到犧牲等等等等。出了紀念館,我們來到巨大的烈士豐碑前,由兩名同學獻花圈。獻完花圈,我們鄭重地向豐碑三鞠躬,每一次鞠躬,都代表我們對烈士的敬佩之情。盡管很多烈士的名字沒有出現在這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英雄。
這次的掃墓與平日不同,因為這次,我們是抱著一顆敬佩之心去烈士陵園的。因為這里所有的烈士,都是我們祖國的英雄!
篇二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了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是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大詩人杜牧寫的,正是關于清明的。每每一看到這首詩,我就會想起今年給曾祖父掃墓的情節來。
記得幾個月前,我一放學,就早早的去田野里采花,采各種各樣的野花給我逝去的親人——曾祖父。我采的花很多,紫的,黃的,藍的……真是五彩繽紛啊!我雖然我一生下來就從未見過這位和藹可親的曾祖父,可是從爺爺奶奶的話中,我了解到曾祖父生前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好。我多么想看看他那長滿皺紋的臉啊!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二天,我清晨的5點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和爺爺會準備什么東西給曾祖父吃,給曾祖父什么東西,還要帶什么東西?原來,我們在清明要帶上大魚大肉和兩個素菜,加起來有4個菜了吧,曾祖父一定會吃的飽飽的。還要帶上黃酒,酒盅,吃菜之前,一定要喝上幾杯。最后就要帶上蠟燭和紙錢,紙錢要帶給曾祖父,讓他在天堂吃得飽睡得好。
大約6點,我們五口之家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們嚴肅極了,絕對聽不到一點笑聲。來到墳墓前,就能看到四課綠油油的柏樹,我問奶奶:“墳墓前為什么要種四課柏樹啊?”奶奶答道:“自古以來大家都種柏樹,久而久之就流傳下來了。”“哦”奶奶搬來了兩個凳子和一個小凳,在小凳子上擺上蠟燭,另外兩個長凳合并在一起,放上美味的小菜。凳子都向南邊擺,看來清明掃墓也有很多講究。點上蠟燭,我們就一一鞠躬了,我鞠躬的時候,還在心里愿曾祖父保佑我們全家健健康康。差不多進行到一半時,就開始燒紙錢了。燒啊燒,燒到最后,就變成灰了。到最后,我們再把素菜倒在墳墓旁,掃墓就算是完成了,在走的之前,我把野花放在墳墓旁,戀戀不舍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