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作文350字_得民心作文
得民心作文350字
首先,我想跨越時空,問一個問題:"你認為你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也許徐志摩會說:"我最大的亮點是心中的康橋。"
也許達芬奇會說:"我最大的亮點是蒙娜麗莎那永恒的微笑。"
也許蘇軾會說:"吾之亮點也,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那份心意。"
……
我也想說一句:人的亮點各有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應發現自己的亮點,也許未有徐志摩、達芬奇與蘇軾之成就高,但相信自己的亮點,通過行動放大,便可成為人生中不落的北斗星。
以前,我在書上看過兩則故事,對我感觸頗深。
大仲馬這個文壇巨星,在年輕的時候竟流落街頭,連自己的肚子也喂(填)不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然而有一次他去某報社應聘,卻改變了他的一生,面試中,大仲馬可以說是表現得很差。小小的職業也與他無緣,可在他即要離開之時,主編卻對他說:"字寫得不錯嘛,小伙子。"大仲馬突然像觸了電似的呆若木雞地看著主編,既而說了一句:"謝謝您!"說完,轉身跑出了報社。"我的字寫得不錯",他暗自高興道:"既然這樣,為何不放大我的優點呢?"隨即勤學苦練,成了文壇巨匠。
大仲馬挖掘了自身的亮點,成就了巔峰偉業。
得民心作文350字
永不言棄的人,看到的永遠是希望;而輕易就放棄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會是絕望。
永不言棄的人,心中總會是一個樂觀安適的心態;而輕易放棄的人,心緒煩惱萬分,終日生活在困惱與悲觀之中。
永不言棄的人,往往會享受到勝利與成功給他帶來的喜悅;而輕易就放棄的人,失敗永遠是他心中無法抹去的一道陰影。
……
如果你正在家里舒服地享用美食,享受生活,那么請你抽出時間來想一想:如果沒有愛迪生的永不言棄,生活便沒有了光明;沒有革命志士的永不言棄,我們便沒有了幸福;沒有科學家的永不言棄,我們便沒有了科技……
總之,永不言棄后會是勝利!加油吧!
得民心作文350字
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則一定會失敗。堅持就是勝利,在最后一秒還未到來之前,結果永遠是未知的……
生活中,我們無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對。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還記得劉翔永不言棄的速度,中國女排永不言棄的頑強,愛迪生永不言棄的勇氣。他們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堅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驗,這不是看你的技術,而是要靠的是毅力,毅力是決定考驗成敗的關鍵。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頑強,永不言棄的人總會勝利。
老鷹是最頑強的動物之一,當一只雛鷹出生后不久,便會接受一次生與死的考驗。雛鷹父母會在雛鷹生長的合適時期把它從懸崖的巢穴上扔下去,讓它學會做鷹的關鍵一一飛翔。如果調整不當,雛鷹便會有生命危險。然而在雛鷹被扔出去的時間內,雛鷹必須學會飛翔。雛鷹在做最后的努力,它掙扎著,努力使勁地拍打著自己的翅膀,如果雛鷹這時侯放棄的話,它便會被摔下懸崖而死。但是它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克服了困難。終于,它感覺到自己已經浮在了空中,它學會飛翔,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的,它想:永不言棄的感覺太棒了!
得民心作文350字
古人云"持之以恒",余以為然。
--題記
窗外的小雨纏綿地下著,敲打著堅硬的地面,看到這情景,我不禁有些陶醉。當夢想這位導師再次出現在我的考卷上,神秘地問我,它需要什么?我的回答并不睿智,但是卻充滿了理性。
夢想需要堅持。
翻開歷史的卷軸,踏入古人的世界。一位愁容滿面的男子向我走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的淺唱低吟,不禁讓我有幾分哀傷。他就是李煜。"國家亡命了,你難過嗎?"我問道。"何止難過!全都怪我不能堅持防守啊!敵軍攻城前夜,我以為王氣在我這里,便疏忽了防御……"說罷,他悵然離開。如今,他的江山不在,龍椅不在,朱顏不在。是因為沒有堅持,鑄就了如今的嘆息。
合上書,我不僅僅感受到了李煜的郁悶憂傷。讓我感觸更深的還是他那一番話。夢想需要堅持,這話一點不錯。
堅持是火,正在燃燒的火;
堅持是風,正在弄舞的風;
堅持是詩,正被書寫的詩。
堅持像火一般,描繪了夢想之路沿途的風光。
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需要堅持來實現。漫漫人生路,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怨天尤人,無濟于事。只有在拼搏過程中,不斷堅持不斷進取,不斷超越,才能讓我們的人生道路更加寬闊,才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美麗、絢爛。
夢想、堅持、超越,我們只有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才能讓我們的未來大放異彩,無限希望!
得民心作文350字
悠悠中華五千載,我們的祖先在中華大地上生息、繁衍,創造出一段又一段的輝煌,為后人所贊頌。分析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段輝煌之中,都毫無例外地閃現著一個盛世明君的身影,像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帝玄燁……他們為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統治著不同的時代,可他們卻印證了同一個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邦、項羽都是名載史冊的英雄,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業,后者卻無奈烏江自刎,這難道真如項羽所言"此乃天意"嗎?不是,劉邦項羽二人相比,項羽比劉邦更有才能,但項羽他恃才傲物,很少與屬下談心溝通,一意孤行,又兼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最終走向了滅亡。相反,劉邦沒有突出的個人才能,但他善于聽取各方良言,身邊謀士極多,常常與他們交心傾談,上下溝通,月下千里追韓信就是明證。因此,他可以"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最終成為楚漢之爭的勝者。
時間又過了幾千年,中華大地上又出現了一位歷史偉人--康熙皇帝,他有著比劉邦更為出眾的才華,有著比項羽更為強健的體魄,有著比鐵木真更為勇猛的軍隊,照說他可以安安穩穩的坐上龍椅。但是,他卻遭遇了關內百姓的強烈的反抗,只因為他是滿人,而他治下的卻大多是漢人。在漢人的眼中,他永遠是夷人,是外來者,因此,各地的反清斗爭不絕,這也成了康熙的一塊心病。但是,他從未想過使用武力讓漢臣服。一次,他去長城察看城墻的毀壞情況,面對早已破落的長城,有的大臣認為要加固,以防來襲,但康熙卻堅定地說:"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長城,這比真正的長城堅固好幾倍!"是啊,這是明君的抉擇,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后來,他多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無數百姓,終于使百姓臣服,成為一代明君。
"以史為鏡,可以知古今。"縱古觀今,我們不難看出:成就大業,一統天下,與老百姓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