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重陽節日記100字8篇
篇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 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也是老人節。
今天晚上我要給奶奶洗腳,我先倒好洗腳水,用手試了試水溫。然后讓奶奶把腳放進去,我給奶奶搓搓腳趾、腳底、腳后跟。看見奶奶笑瞇瞇的臉,我想以后經常給奶奶洗腳。
篇二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也就是老人的節日。
我給奶奶捶了背、洗了腳,奶奶可高興了,夸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以后,我要多做一些敬老愛老的事。
篇三
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也稱“老人節”。明天就是重陽節了,是世界各地老人的節日。我就要用實際行動告訴爺爺奶奶,我一定會孝順您們!明天我 一定做個乖孩子,讓爺爺奶奶度過一個快樂的節日!
篇四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我準備給姥姥打個電話,祝姥姥重陽節快樂。因為我小時候是姥姥把我帶大的。
晚飯剛吃過,我就拿起了電話,準備給姥姥打電話,我打通了電話。聽到了姥姥那熟悉的聲音,我說:“姥姥,祝您重陽節快樂!”姥姥您什么時候能來我家呀?我會好好伺候您的。我很認真地問 姥姥,姥姥開心的笑著說:“我會去的。”
篇五
昨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我們應該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幫助老人。
重陽節除了要關心老人,還有其它一些習俗,比如登山、插茱萸、賞菊花等。記得我們學過一首關于重陽節的古詩,它的名字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來給大家背一下吧:“獨在異鄉為 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六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老人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登上高處,望著遠方。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重陽節又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
篇七
你知道重陽節是怎樣來的么?是這樣來的:重陽節,為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 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厲帶沿襲至今。重陽節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 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還要敬老。
所以我給媽媽干了一件事,媽媽高興地說:真乖。
我這喜歡重陽節呀!
篇八
明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兩九相重,故叫“重陽”。在民間有登高遠眺、賞菊、插茱萸等習俗。
唐朝詩人王維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我祝愿所有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