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村官民情日記
最近,根據領導安排,大家都在忙著調查各村低保戶情況,今天是最后一天,我所包的廟西村共有低保戶40戶,80人,截止今早已經調查了29戶,其余11戶,都是人沒在家。機關會開完后,我再次來到廟西村調查剩余戶的情況。
首先來到了一組雷振堂家,進入大門,西邊是兩間平房,后面是一座大房,屋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條,自我感覺不是很貧困。雷振堂和老伴看見我來了,就熱情的招待我坐下,對于我這樣的老熟人,他們也毫不生分的拉起家常,說起心里話,但是一提到他兒子他們不由得淚流滿面。雷振堂本人50歲,現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出嫁,兒子患有腎病綜合癥,雖然飽受病痛的折磨,但今年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延安大學。像他們兒子這樣的身體,到底該不該上學,他們也猶豫了好久,最后決定,還是讓兒子完成自己的學業。如今,他們除了種6畝地外,還自繁自養了40頭豬,由于今年豬肉行情不太好,也賣不上價,讓他們感覺很失望。現在一家人除了雷振堂本人的醫藥費外,主要還是兒子的每月1000元醫藥費和1000元生活費,雷振堂哽咽的說:“他想起他娃,心理就不是滋味,前兩天娃打電話說,他競選上班長了,哎,要是他娃沒有病該多好啊,我們的日子也算能過,可如今沒法提啊!”
從他家出來,我來到了一組雷選民家,雷選民本人59歲,家里東西兩邊各有廈房六間,都是老廈房,房子光線也不好。兩位老人在炕上坐著,家庭共有七口人,兒子兒媳帶著孫子在蒲城打工,平日里雷選民與妻子及父母二人生活在一起。前年雷選民掉進村部旁邊的大窟窿里,經過全力搶救,雖命救下了,但是落了個半身不遂,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只能靠拄著拐杖艱難行走。
經過挨門排戶的走訪,到中午十一點,我村的低保戶已走訪完畢。經過這次對低保戶的走訪,讓我目睹了當前村子真正的貧困,五組的趙六真、鄧蘇民、高甲朝、鄧光華等戶不論是生活條件還是住房條件,讓我看了都很痛心,葉孟進、雷振堂他們的遭遇也讓我深深同情。
但是經過走訪我覺得存在問題主要有:一是低保評定雖然有標準,但是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在具體實施上還有一定困難,所以這里面很自然的就夾雜了許多個人感情和因素,有時你覺得這家貧困,但是別人不這么認為。二是入戶后,只能通過房屋、穿著、家具等表面看是否貧困,至于子女的工作、收入情況一般都是通過本人了解,真實性也不高。三是低保政策的宣傳不到位,認識不足,因病、因學、因失去勞動能力這些因素致貧的,群眾都沒有異議,但是由于懶惰,不勞動,光想坐吃山空的人,群眾意見很大。他們認為:“我們平時辛苦勞動拼命掙錢,而這些人吊兒郎當的在村上游逛,像這樣的人就不應該享受低保,這樣更滋長了他們的惰性心理、依賴心理。”還有人認為,現在人們生活條件都差不多,都是一般條件,低保就應該輪,今年輪這幾戶,明年輪那幾戶,這些極多因素造成了群眾心理不平衡,也產生了很多矛盾。
針對上面的存在問題,我認為一是要加大對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讓群眾樹立正確價值觀,不要以吃低保為榮,而要以努力拼搏脫貧致富為榮。二是吃透低保政策,嚴格按照規定辦事,把握好村情,公正公平處理低保問題,遇到特殊情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相應調整,但決不走關系保,人情保。
近三天的走訪,雖然完成了走訪任務,但是往后的路還任重道遠,我不止一次的告訴王書記,這低保評定真是個良心活,雖然說誰都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但起碼我們要做到問心無愧。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使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使他們今后生活的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