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驚蟄的日記(5篇)
有關驚蟄的日記篇一
一聲雷鳴,驚醒了蟄伏中的動物,喚醒了那些沉睡者的花木,在3月5日~3月7日間,大地一片欣欣向榮之景,驚蟄像一位姑娘般邁著優雅的步子翩翩而來。
今天發了數學試卷后,我的心又再一次跌入了谷底,試卷上那一個個鮮紅的叉無一不再讓我的心情沉重,似乎試卷上的那個刺眼的分數正在嘲笑著我。我茫然地看了一會兒試卷后,煩悶地背上書包走出了校門。
望著如往日里一般熱鬧非凡的大街可現在在我看來卻是冷清萬分,總覺得每一個人的歡笑都對我有一種打擊,有種被世界遺忘了的感覺,心中懊悔的不得了,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這樣笨,也不知道回家后該如何面對父母的目光。
就這樣,一路低著頭走,不知不覺走一了一所大學間,抬頭望了望天,有些陰沉沉的,我不禁想起昨晚的那一聲雷鳴,感覺有些滲人,停頓了一會兒,又依然向前走去,只是忽然發現有的枯枝上竟長出了新葉,竟是那樣的綠,那樣的亮,恍若閃起了點點亮光,一聲雷鳴響起,我恍悟到這行是驚蟄時節,再去看那些枯枝上的綠葉,我似乎忽然明白了些什么,那些小小的綠葉此刻正在向我展示著命運的頑強,當它們經歷了寒冷的冬天,漫天飛舞的大雪,凜冽碟寒風之后,它們終于又在驚蟄時節的雷聲中蘇醒了,帶著一抹堅強,一抹驕傲又回到了昔日的樹枝上。
那一聲雷鳴頃刻間不再讓我害怕,它喚醒了我,也喚醒了我那迷茫的心,讓留在心中的陰霾盡數散去,只留一方空明與透徹,帶著些許的感動,感動于那被春雷喚醒的綠葉。
其實,人生正如四季,也有驚蟄時,而我們所遇到的困難便是那萬物凋零的冬天,只有當驚蟄時節的雷鳴聲響起時,我們再次被喚醒,努力著向上時,我們才能帶著那份獨屬于我們的驕傲去展示生命獨有的魅力。
我快步往家走去,那枯枝上的綠葉道不明的純粹與動人,就在這一刻,只要這一刻就好,一切都不存在,只有嫩嫩綠葉將枯枝掩蓋,即使有許多東西不再存在,我們依然可以淺笑,幻想歲月不曾離開,幻想昨天還觸手可及,幻想歲月只剩美好……父母的眼光會是何樣?我并不知道,就像生活何時會走到終點一樣無法預測,可只要驚蟄會回來,四季還會輪回,一切就還剛剛還,就像只要生活還在繼續,一切都還有希望。
一抹淺笑輕輕漾開,驚蟄還在繼續呢。
有關驚蟄的日記篇二
春節過了,“立春”“雨水”也過了,但寒冷似乎遲遲不愿離去,北方的大地上依然春寒料峭,盎然春意姍姍來遲。近日晚間入睡后,依稀聽到了陣陣似雷像鼓的隆隆聲,接著聽到好像有人輕輕搖動沙錘的聲音,迷迷糊糊中認為,是春雷、春雨入夢了。早上起床推窗,一股清涼、微甘、濕潤的小風迎面吹拂,沁人心脾,窗外的一切像剛被清水漂洗過,潔凈而清新。我突然意識到,今年的第一聲春雷,第一場春雨發生在昨夜。打開日歷,豁然明白,驚蟄到了,一個美好的時節開始了。
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農歷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各種昆蟲。驚蟄過后便是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作家葦岸曾在《二十四節氣》中寫道:“到了驚蟄,春天總算坐穩了它的江山。”從自然物候現象看,驚蟄意味著盎然春意、美好春天的開始。“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輕雷細雨,喚醒了冬眠的生靈和沉睡的草木,也使人的心海涌動起春潮。我匆匆離開房間,走出社區,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去感受大地回春的氣象。“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果然,一幅淡淡的早春畫面已經展現眼前。氤氳而升的地氣裹挾著草木泥土的味道清新宜人,風兒一改凜冽清寒而變得輕盈和煦,山川背陰處的殘雪消失了,小河的覆冰融化了,枯萎的樹木枝條開始變綠,迎春花點綴上了黃色的細蕾,草叢里萌生出嫩綠的細芽,片片返青的麥苗像蕩漾的碧波,河邊的垂柳像噴灑上了淡綠的水彩。整個大自然,像脫去了冬裝的少女,所有的妝容都變得清秀、纖巧而細膩起來。此刻,雖然還有些春寒料峭,離春暖花開還有些時日,但我心中已經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和任何節氣一樣,驚蟄與農業和土地密切相關。小時候生活在六十年代的沂蒙山區農村,從驚蟄開始,是農民最繁忙的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主要農活是施基肥、耕田犁地,準備春播。農諺道:“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只有深耕土壤,莊稼才能長的好。春耕是個苦累活,那時沒有拖拉機等任何機械,送肥只能用小車推或肩挑,好一點的土地可以用牛耕,山地全部用镢頭刨,而且還要搶時間,耽擱了節氣,影響了播種,就沒有好的收成。記得那時候生產隊的農民天剛蒙蒙亮就下地干活,各家做好飯集中一起專人送到地頭,早飯、晚飯都在地頭吃,直到天黑才收工。多少年過去了,山鄉也基本實現了耕種機械化,山地都種上了果樹,勞動強度減小了,但每到驚蟄,總會想起那些皮膚曬得黝黑,肩膀被扁擔壓的紅腫,手掌結滿厚厚的老繭的農民,那些辛苦、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也深深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民諺道:“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是氣候冷暖的一個轉折,是迎春入春的一次儀式。此時,心扉增添了幾分期盼,幾分向往。雖然田野里還有些寂靜,暫時還聽不到池水邊的蛙歌、林木間的鳥唱、草叢中的蟲鳴,還看不到鶯飛燕舞、青枝綠葉、桃紅李白,也還沒有麥浪滾滾、盈車嘉穗、五谷豐登的景象,但這一切自驚蟄開始,將一頁頁翻開,美麗動人的圖畫將展現眼前。
有關驚蟄的日記篇三
“驚蟄至,雷聲起。”走進驚蟄,最打動人心弦的便是驚蟄的那一聲春雷,這雷聲帶著充滿詩意的鼓點,欣欣然拉開了春天的帷幕。似乎在漫不經心的瞬間,霹靂一聲,天邊,有隆隆的雷聲傳來,仿佛融入了骨髓和靈魂深處。拋棄所有的喜怒哀樂,在怦然心動的顫栗中支起耳朵,仔細的聆聽來自天天籟的絕妙音符。
雨是避免不掉的,那種沁人心脾的涼意似乎就是為了迫使大地打個寒顫,讓一切從惺忪中蘇醒。而春雨,仿佛是云中的精靈,翩然隨風潛入夜的懷抱,她來自哪里?窗外嘀噠的雨聲和著心靈的顫音,在開窗的剎那,擁我入懷。是杜甫筆下那知時節的好雨嗎?天籟之音,時急時緩地敲打窗欞,望不到她輕盈的身影,夜雨迷醉了心緒。憑窗而立慵懶地讀一本古詩,雨打窗欞,傾聽她唐詩宋詞般平平仄仄的優美旋律。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三月在一場暖風中眩暈了,它輕盈的腳步濺起一片陽光,春天,隨著來自天外的那一聲召喚,頃刻間忙的死去活來:蟄伏了一冬的蟲兒,樹兒,草兒不甘寂寞,從嚴寒桎梏中重新蘇醒,會爭先恐后地擁進春天。一片春色,在驚雷之聲后,淋漓出盎然生機。孩子們過完年,也開始了新的學期。不怪乎有人說:“到了驚蟄,春天才算住穩了江山。”
驚蟄過后,春分便一步步的近了,風開始變得溫柔,空氣一夜之間清新溫馨了許多;小草們爭相破土而出,流露出青澀的羞赧草芽兒,春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濃了!透發出勃勃生機,驚蟄帶給人們的,是一春的驚喜,明媚的春日里,隨著一天天的忙碌,也將重新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驚蟄來去匆匆,以特有的民俗和方式,釋放它節氣的韻味,不曾為誰做出過片刻的停留,靜靜傾聽大地耳語,回味季節交替,我們又開始新一輪的播種與憧憬……
有關驚蟄的日記篇四
朋友們!你知道什么叫驚蟄嗎?驚蟄是指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二十四節氣之一。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蟄是藏的意思。那你們知道驚蟄的特點嗎?驚蟄的特點就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春雷開始震響……
可是,今年3月5日的驚蟄與以往卻大不相同。這天,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天氣特別寒冷,我和媽媽一起到西城廣場去買書,只見路上的行人都穿著大衣、戴著手套、撐著雨傘、吃力地行走。一位阿姨的雨傘被大風吹得“翻了個身”;一輛摩托車竟然被大風“砰”的一聲刮倒了。
風大雨更大,瓢潑大雨落到地上,嘩嘩作響。杭州市氣象臺說,整個杭州地區的面雨量竟達48。6毫米,創了歷史記錄了。我從報紙上看到:杭州連續降雨,運河、東苕溪超出警戒水位,錢塘江已經逼近警戒水位。災情最厲害的是余杭瓶窯,那里成了“威尼斯水城”積水已經深達兩米多,馬路成了水路,車夫成了船夫。水淹沒了路,居民無法出門,只能坐船進出······哎!我望著窗外綿綿不斷的大雨,真為那里的人們感到擔心。
俗話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可今年的驚蟄遇上冷空氣,加上連續陰雨,對農作物生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西湖龍井村的農民伯伯提早用薄膜覆蓋已萌芽的茶葉,怕把茶葉給“凍壞了”!
有關驚蟄的日記篇五
聲聲雷鳴,喚醒萬物。俗話說“驚蟄是蟄蟲驚而走矣。”而我又何嘗不是那被驚醒的蟄蟲呢?
新學期開始了,可是我的心依然漂泊在外,久久不能回歸,我愛上了游戲,我對游戲耿耿于懷,無法自拔。
度日如年,每天我總是盯著手表,盼望著時間飛逝,盼望著放學。一放學,便頭也不回地奔向家中,一頭埋進電腦就開始打游戲。原本成績突出的我,而現如今,一落千丈。每次爸爸推門進來看見我抱著電腦的樣子,原來稻黃般的臉一下如鍋底般,下巴一收,鼻子一提,兩只牛眼睛一瞪,伸出舌頭,便是是把我淋漓盡致地罵上一頓。
可是一頓臭罵,仍舊改變不了我對游戲的熱愛,我對游戲的追求。我的表現沒有絲毫改變,一旁的試卷、作業堆積如山,課本甚至還是咱嶄新得原封不動,模擬考試還是這樣一點沒有提升,老師見了我無精打采的樣子,只是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轉身便走。
每次,我只是無奈而又不情愿地說“我已經夠好了,夠優秀了,那些作業根本沒有用處,這次考試我已經勝權在握了,你們不必擔心”。
可是到了考試時,我卻抱頭苦想,絞盡腦汁。我考砸了,回到家,爸爸早就在門口“蹲著”了,看來該來的,還是躲不過。然而,那天爸爸并沒有打我,他給我上了一節思想教育課。
聽完以后,我愣住了,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我像是被驚蟄時的雷劈中了一樣,從我的游戲夢中醒了過來,那一刻,驚天霹靂。
從那以后,我再也不玩電腦游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我要重頭再來,還不晚,就像那驚蟄中被驚醒的蟲子,辛勤勞動。
那一聲驚蟄中的雷,喚醒了我,果然是萬物出乎震震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