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日記:盡微薄之力 點希望之光
20xx年10月,區組織部選派我為貴港市覃塘區樟木鄉元金村第一書記。在這四個月的時間里,我始終牢記責任和使命,肩負組織的信任,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決心投身于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戰中。時間過得很快,我在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進村入戶,精準識別、建檔立卡、了解分析村情、民情,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能職責。為了進一步促進清潔鄉村工作,堅持貫徹中央幫扶精神,20xx年1月27日,我和后屯單位達成一致,一是到掛點村召開保潔員動員會,二是開展慰問老黨員、留守兒童、困難戶等一系列活動。
“鈴鈴鈴···”天剛朦朦亮村支書就來電話了,“韋老師啊,你托我的事已經辦好了,你今天有空嗎?”電話剛接通,就傳來支書爽朗的聲音。我說:“有的,有的,就今早,您安排一下,辛苦了。”掛掉電話我匆忙收拾行禮準備出發。在旁的妻子說,“看把你急的,別忘了帶雨衣啊!”是啊,今年的雨水較多,我有好幾回都被淋得像個落湯雞似的。當我騎車到村委的時候,全村的保潔員已經陸續到齊。在村支書的組織下,動員會順利召開。會上,我提出了清潔與管控結合方針,大家一致贊同。動員會圓滿結束。通過開展動員會,更加明確了保潔員的工作目標,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有力促進了覃塘區“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的深入開展。
“來,老伯,這是給您的雨鞋和鐵鏟。” “韋老師給我們帶了這么好的禮物,謝謝!”“有了你的雨鞋啊,以后我們就不用凍著了。”“干活也方便多了。”老伯們爭先恐后地說。“是啊,來來來,每人都有。”支書附和著。在一旁的文書準備好相機,“啪”“啪”“啪”,他們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瞬間留在了相冊上,那甜蜜的樣子也留在了我的心里。
動員會結束后,我和村支書一行五人進屯走訪三戶貧困人家。“有位孤寡老人黃爺爺,今年已經81歲了,他的兒女為了養家糊口,共子孫讀書,不得不常年外出打工,留他孤苦伶仃一人在家。”村支書邊走邊介紹。“黃爺爺,我們來看您了。”我說著迎過去握住他的手,老爺爺情緒有點激動,熱淚盈眶的說:“你們來了,坐、坐。”“老黃,這是樟木民中韋老師送來的花生油和大米,您老收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和老人聊起了家常,并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整理內務,原本冷清的小家變得熱鬧了起來。緊接著我們又依次慰問了一戶留守兒童和另一困難戶。通過慰問活動,我們為村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消除他們的寂寞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營造了良好的氣氛,使他們樹立了自強、自立、自愛的生活理念;為貧困戶送去了“及時雨”,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讓他們看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活動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可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的序曲還在進行著,精準扶貧攻堅戰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而我所掛點村目前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元村屯的老鄉們什么時候才能喝上可口的自來水;他們進地干活,拉車收割的時候何時不用趟著河水過;被水庫淹了近十年的上百畝田何時能夠恢復耕種;良吾屯的老鄉何時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籃球場等等困難無時不在我的腦海里浮現、翻滾。但我相信,在政府、社會的不懈努力和后盾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最終一定能完成扶貧工作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