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范文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范文一
按照市委精準扶貧工作的統一部署,10月28 -30日,市政務中心“三訪三化”工作隊來到三眼塘鎮黃茅新村,開展“一進二訪、精準扶貧”工作。
二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參加本村水利建設勞動中,被電排設備軋斷了2個手指,落下了傷殘。村領導向我們介紹,小金身殘志不殘,這些年來,沒有向集體伸過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強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體殘疾,許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較為困難。
我們約見了金洪波,只見他身體瘦弱,個頭不高。傷殘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讓我們看到當年那受傷斷指、血染工地的慘痛一幕。從他與我們初次見面的交談中,我們知道這是個很有頭腦、辦事精明的年輕人。金洪波告訴我們,因為承包的田土不多,農閑時節在益陽、沅江兩地販運農產品。家里買了1臺三輪摩托車,夏天販西瓜,冬天販桔子。每天3、4點鐘起床,拉著貨物到益陽農貿市場占攤位,因為這樣可以省去租場地的開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廠做臨時工,每月工作20來天。2個小孩加上年過七旬的父親,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說,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銷路,想收貯保鮮,春節上市時賣個好價錢,就是沒本錢,如果有幾萬元貸款就好了。我們覺得這是個好想法!
工作隊員、中心副主任張碩是個辦事迅速的人,立即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打聽,最終與信用社的負責人取得聯系,落實了貸款事宜。我們和村支書周紅兵等領導商議,由政務中心貼息,下月初為金洪波貸款5-6萬元,支持他收貯桔子保鮮。我們相信,有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和他個人的勤奮努力,4年以后,這個對象一定會如期進入小康,實現市委的既定目標。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范文二
9月24日,從早8時開始進村入戶,到晚18時45分,我們一行6人終于完成了每人12戶扶貧對象的調查摸底和訪問任務,平安返回縣城。
一大早,雨下個不停,仿佛為我們洗塵。心里惦記著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鄉親們,我們繼續冒雨進入雙河村營頭、團山自然村,走進貧困農戶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訪完的任務。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堅定的腳印淺一腳深兩腳的通向遠方的家。走進村民家中,老鄉們把我們視親人般遞水讓座。我們同鄉親們拉著家常、講解扶貧政策,用筆記錄生產、生活困難情況,用相機見證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況。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腦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難也一下子讓微笑著的精氣神趕跑了。
中午,我們走訪到雙河村監督委員趙德芳老人家。75高齡的趙老也是團山自然村老社長,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
精神矍鑠的趙老告訴我們,他當了32年的社長,為村民們發展生產、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盡的事,獲得了一些榮譽。看著墻上的榮譽牌,趙老喜滋滋告訴我們,這是20xx年12月天星鎮黨委、政府首屆“十佳道德模范”評選給他的“敬業奉獻模范”先進個人獎牌。同行的蔣貴強村支書介紹說:老社長沒讀過兩天書,也不是共產黨員,但他思想先進、熱愛集體、愛學習,處事公道、為人正派,敢說敢想敢做,鄉親們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聽他的意見和安排。前年,團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沖毀,急需要恢復,村委會幫助解決了5噸水泥,老社長硬是發動了100余名村民,花了兩天時間,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損毀路面打成了水泥路,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順暢通車。蔣支書還給我們介紹說:今年,老社長動員發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羅國文成為團山社的第一個養殖大戶。我們隨后走訪進入羅國文家,參觀了他今年新修的養豬場。羅國文介紹說:他年初投入了50余萬元資金,喂養了100余頭豬,長勢良好,豬價也看好。在談到今后打算時,他期盼幫扶資金支持,通過聯戶經營、群眾入股、訂單收購等方式帶動周圍鄉里鄉親發展生豬養殖,逐步壯大養殖規模,為大家脫貧致富盡一份力。 下午,我們來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斷村組公路的排危作業現場(該路斷位于雙河村委會老街安置點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處),因下雨路滑推車濺了一身泥的蔣支書指著工人正在破碎的石頭對我們說:9月14日,我們接到村民險情報告,當天就組織人員安全轉移了涉及危險威脅的5戶18人。同時還在在公路兩頭加設了防護欄和安全警示牌。這幾天,雖然天天都是秋雨,險斷邊坡還不時有石頭、泥土滾落,但是我們采取了有效措施、險情處置及時,險情預警預報有力,當地群眾生命安全和過往車輛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腳步在丈量,夢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們堅信,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舉全社會之力打贏扶貧攻堅戰,大關貧困群眾必將與全國人民一道齊步康莊大道。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范文三
201* 年8 月23 日
今天,已經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我第11 次去寧縣新莊鎮溝圈村了。昨天接到幫聯戶趙會寧媳婦的電話說:”最近怎么不下來?再不來,西瓜就敗了。“我說:”明兒就來。“
車在新修的高速公路上跑的飛快,只一個小時,我們就已經到了。趙會寧和媳婦早早就等著了,見我們進了門,接過我帶給他們的白糖和茶葉,就趕快就去切西瓜。會寧媳婦一邊拉著我的手一邊嗔怪的說”來就來,又帶東西。“我呵呵的笑著。
會寧說他剛把磚拉回來,準備這兩天把手頭活干完,就準備蓋豬圈,捉幾頭豬,爭取年底出欄,賣個好價錢。又說今年西瓜收成比往年好,他這兩天都賣了6000 多元了。聽了這話,我心里由衷的替他們高興。
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開展之初,我們單位就按照方案要求,將溝圈村180 戶人家走了個遍,最終確定了13 戶貧窮且有致富愿望的農戶為幫聯戶,趙會寧也就成了我的幫聯對象。
回想第一次入戶,我就發現這小兩口雖然住的是窯洞,但把院子打掃的干干凈凈,門前的一畝地規劃的整整齊齊,他們還告訴我今年想買新農村的住宅。一問年齡,兩口子又是我的同齡人,也許是緣分,我就決定幫聯他們。
經過我們認真分析,制定了今年的致富計劃,種些西瓜、藥材,會寧利用閑暇時幫人拉磚掙些運費,我再幫忙貸2 萬元,蓋一所豬圈,養幾頭豬,粗略一算,一年能掙3 萬元。這小兩口人勤快踏實,說干就干,我也盡已所能在春耕時送去化肥、農忙時送去補貼、炎夏時送去消暑用品。每次來,他們都會告訴我這段時間都在干什么,有什么成效,我也會為他們鼓勁,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這一來二往,我也與會寧一家建立了感情,認了一門親戚。
吃完西瓜,來到門外,我拿出提前繪制好的豬圈施工圖,與會寧商量著如何建。我們研究了地形,量了面積,決定先蓋四間,留出一塊空地,等年底如果效益好,明年再加蓋幾間。隨后,就用什么做柱子,用什么做頂子,怎么保暖等細節問題進行了溝通。
這時,吹過一股清涼的風,看著準備蓋豬圈的磚碼放的整整齊齊,地里的蔬菜長的郁郁蔥蔥,我相信,天道酬勤,我這親戚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