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入戶走訪民情日記五篇
篇一
3月25日, 冒著似鵝毛一般,紛紛揚揚,晶瑩如玉、潔白無瑕的雪花。我與村干部來到了村民庫納爾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兩個孩子是貳級殘疾人,先天性語言障礙,庫納爾拜本人因受傷導致右腿殘疾,現在只有拐著拐杖行走,媳婦主要以家務活為主,照顧三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畝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輛拖拉機主要靠二兒子拉貨來掙錢! ”M管小兒子葉爾布來提貳級殘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負擔,家中的經濟情況,臉上什么時候都帶著微笑,可以感覺到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與弟弟一起打工,專門給弟弟當小工,不要看他是殘疾人員,但是他有一種與生活較量的猛勁,聽村民人說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盡管言語表達不是很好,卻使勁了全身的力量來投入到務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為家中的經濟收入貢獻一份力量! l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這個家庭讓我感覺到了家庭的溫馨,從交流中可以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無私慈愛之心、用啞語和手勢的與孩子的交流。無意中我也瞬時學了二下子,結果孩子一看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辛酸,在這個小家庭里充滿了多少歡樂、幸福,兒女很聽話、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兩個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聯系方式,用簡單的哈語對庫納爾拜老人說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幫忙的就和我聯系。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他們都極需要照顧與關懷! ∽咴L結束回到宿舍,我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情,我在思索。該如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能給予困難群眾更多的幫助。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勵、微薄的資助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困難群眾的困境。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脫貧。要解決他們的貧困,主要還是要靠黨和政府的幫助,社會的關心。
篇二
20xx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領導的帶領下到黃泥村劉屋組方向進行貧困戶走訪! ∥覀兿鹊降氖莿⑽萁M劉少如家里,去的時候劉少如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體較差,常年吃藥,并且妻子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患有腰間盤凸出,因此家庭經濟入不敷出! 〗又覀儊淼絼⑽萁M劉新功家,劉新功家里有兩個孩子,大的在高中讀書,小的今年讀六年級。另外其家中還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顧。他家主要是因學因病致貧。 走訪結束后,天空飄起的絲絲細雨,一天下來我們身體已疲憊不堪,但我們的心情更為沉重。近些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脫貧。我們深深感到要解決農民的貧困,主要要靠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篇三
冷冷的氣候抵不住我走訪的熱望與激情。通過走訪,我傾聽了不少百姓心聲,收集了不少老大難、新小易問題,獲得了不少群眾工作經驗,這對于我今后開展工作、為民謀利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依然繼續我的走訪之旅,雖然天氣不給力、物候也不賞面子。
南塘組陳玉芳,現年58歲,家庭5口人,皆在村務農,她及鄰居孫長柱主要向我們反映了兩個問題:
其一,南塘組一口大塘,堰溝全倒掉了,挖一次崩塌一次,長年蓄不住水。
其二,去年南塘組實施土地置換項目,村里砍掉了該組幾戶人家的的楊蔥樹和板栗樹,但樹木的補償金一直未發放;另外,樹砍都砍了,可樹所在的地塊一直荒著,不給種作物,浪費了地力、物力實在可惜。
對于第一個問題,國家近幾年組織開展的水利普查工作業已結束,水利家底已被摸清,下一步就是有針對性的挖塘清淤,提高塘的蓄水高程與蓄水容量,這口塘的后續解決措施具體怎么搞,怎么做才能讓南塘組群眾滿意,秦傳兵主任表示愿意領辦這個問題。
關于第二個問題,姜世堯營長說,之所以出現今天這個不尷不尬的僵局,就是當初土地置換時,地沒分好,姜營長表態說,這個問題不大不小,但我們爭取不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難問題,這件事,我們馬上解決,爭取給南塘村民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如此說來,姜營長已經領辦了這個問題。
通過今天的走訪,可以發現,我們村“兩委”班子的團結與效率是值得肯定的,低效率的的官僚習氣與推諉扯皮的不良作風目下在鹿起是沒有生存土壤的。我想,只有班子團結了,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只有這樣,好事會被辦實,實事會被辦好。
篇四
秋風瑟瑟,黃葉飄落,萬物寂寥,呵氣成霜,一個清冷之秋已然來臨,可我的熱情就像鼓滿了風的帆一樣。今天是我開始大走訪的第一天,一定去盡力打開個好局面。
我獨自步行來到我村養殖大戶張根勝家。甫一到達,就見張家的二層洋樓格外氣派,外墻嶄新潔白,廳堂寬敞明亮,整體廚房清清雅雅,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看樣子應該是一戶寬裕人家、幸福人家。
張師傅正好在家刷碗,當得知我的來意后,我倆便來了一次深入的即席座談,親切地拉起了家常。
張師傅是我村數一數二的大戶能人,養豬、養雞、養魚,還承包了200畝田地,做起了新時期的“地主老爺”,產業頗為多樣,規模著實不小。
張師傅說,他去年剛買了一批材料,預備今年動工,奈何資金方面捉襟見肘。他告訴我,他曾試著申請郵儲“好借好還”小額貸款,然未獲批準;又與我村另外兩個種養大戶三戶聯保,以求貸款,仍是一無所獲。因此張師傅擴大養殖規模的計劃只能暫時束之高閣,棄之一旁。
我想:縣鎮兩級每年不都是有一次“神農杯”評選嗎,被評為一星者可得一千元,被評為五星者可得五千元,數目實不多,但多多少少可以解決一下張師傅的燃眉之急。此外,團縣委不是也有“青年信用示范戶”工程嗎,如果創業者能拿到示范戶的話,資金申請、審批手續或許會簡便一點。我據實將這兩個好政策告訴了張師傅,張師傅聽后很是驚喜雀躍。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大凡縣里搞什么農業技術培訓,鎮村總會為張師傅保留一個珍貴的參訓名額,對于這一點,張師傅表示十分感激黨和政府對他的關心與厚愛。
一枝一葉總關情,于細微處見真心。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個需要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只有設身處地地站在人民的立場,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憂群眾所憂,才能干好群眾工作,才能贏得群眾的認同,我們來到基層鍛煉和服務的價值才得以體現。群眾的憂苦、難處越多,我心里的糾結難受也越多;群眾的笑容、快樂越多,我干事創業的激情會更盛。
篇五
天氣朗朗,惠風徐徐,鳥聲瑣碎,日影扶疏,一個暖暖和和的上午,將帶來一份充充實實的收獲。
從勞形的案牘中暫時解脫出,偷得浮生半日之閑,我決定去走訪我村原計生專干、現低保戶陳宗芝老人。目前,其他船形組農戶都搬到了我村硬實潔凈的主干道邊,獨留陳家還居船形組老莊,因無財力遷址,陳家人不得已而成為了“釘子戶”。
今年春上,陳家兒媳因豬頭風病不幸辭世,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兒子,老兩口以老邁之軀負起了照顧小孫子的重擔。陳宗芝老人患心臟病,身體狀況很不好,長年吃藥,老伴魯修禮退休有好些年了,退休前魯老師是鹿起小學、舒茶中學的領導。目前一個月尚有1800多元的退休金,但這些錢要買藥品、補品、糧食等,僅夠日常開支。陳家兒子智力遲愚,身體欠安,今年其子光在家光修養就有大半年時間,現在杭州某廠打工,收入甚是微薄。目睹現狀,實為不忍,我村為陳家申報了低保戶,一個月可以領到175元的低保金。
一個使老干部,一個是老教師,一輩子春華秋實,辛勤耕耘,在這樣大的年歲尚不能安享晚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我親身遭遇群眾疾苦,卻幫不上什么忙,只能徒喚奈何、奈何,心底的無助有誰能體會。
陳家直面如此困境,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回村部后,與村兩委班子協商能否為她個人申請城鄉醫療救助之普通疾病住院醫療救助,還有為他們的兒子做殘疾程度鑒定,爭取民政部門的政策關懷,此外,在他家孫子上學時,能否在希望工程和雨露計劃上面對他家施以援手,這樣做,算不得雪中送炭,但多少可以為這個特困家庭紓一點困,解一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