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三篇
篇一
3月28日,冒著毛毛細雨,我來到xx鎮xx村進行走訪慰問。在場穿梭著,尋找走訪對象戶——貧困戶。一棟破舊低矮的房屋映入眼簾,我隨即走進那戶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說明了來意,她激動的握著我的手說,“是黨派領導來看望我們啦,共產黨真好!”老人找了一張板凳讓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談起來,了解到:老人叫,60歲,看著比實際年齡大不少,也許是家庭條件困難操勞過度的緣故吧。丈夫1985年就因病去世,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子一女生活,還要照顧95歲高齡的老母親,家里只有一畝口糧田,現在兒子在外打工,大兒媳婦因為家庭困難,結婚后一直不愿將戶口從貴州調到武穴來,二兒子還是單身,現在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決家庭困難現狀,讓二兒子早點成家。聽完老人的介紹后,我和她說,現在你兩個兒子都成人了,家庭條件會越來越好的,你們要同心協力為改變這個家庭現狀努力,我再和村里商量下,盡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你們一把。臨走時我拿出200塊錢塞到老人家手里,說我們也是靠工資吃飯的,錢不多表達下我們的心意,老人說什么也不肯要,但在我的再三勸說下收下了,并不停的說些感激的話,說“共產黨員真好,拿自己的工資來資助我們,真的很難得…..”
篇二
5月12日,冒著毛毛細雨,我和徐主任到工農村進行走訪慰問。在組的垸場穿梭著,尋找走訪對象戶——貧困戶。一棟破舊低矮的房屋映入眼簾,我隨即走進那戶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說明了來意,她激動的握著我的手說,“是黨派領導來看望我們啦,共產黨真好!”老人找了一張板凳讓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談起來,了解到:老人叫繞,60歲,看著比實際年齡大不少,也許是家庭條件困難操勞過度的緣故吧。繞丈夫1995年就因病去世,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子一女生活,家里只有一畝口糧田,現在兒子在外打工,大兒媳婦因為家庭困難,結婚后一直不愿將戶口從安順調到遵義來,二兒子還是單身,現在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決家庭困難現狀,讓二兒子早點成家。聽完繞老人的介紹后,我和她說,現在你兩個兒子都成人了,家庭條件會越來越好的,你們要同心協力為改變這個家庭現狀努力,
篇三
這幾天,對村里部分貧困人群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看到農村貧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艱難,用觸目驚心不為過。反思其貧困原因,有的是受災致貧,有的是因病致貧,還有意外致貧等諸多因素。雖然貧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農村的現狀,但他們是農村的一個部分,是最需要黨和政府關懷的群體,同時也是應該我們花更多力氣去思考如何改變他們的群體。
一家
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愛人均年過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愛人與長女智障,次女現八歲上小學,兒子四歲。故譚家生計全落在一人肩上,而數年前勞動時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無錢上醫院,在床上躺了數月自愈,但骨頭生長錯位,已部分喪失勞動力。20xx年4月份,愛人因病逝世,加劇了其勞動負擔,雖家有二畝土地,但維持生計亦比較艱辛。
目前享受農村低保政策,農忙時村干部也時常幫助,屬于開發難度較大的貧困戶。
這些貧困人群,只是廣大落后山區當中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意外致貧、因病致貧、意外災害致貧、學生供養致貧,還是其它原因的貧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聲。對于無勞動力、有心無力改變現狀的貧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們希望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社會保障機制能夠把觸角觸及到這些角落;對于有一定勞動力的貧困者,他們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