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扶貧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經過多次深入調研,報社今年的又一個幫扶項目定下來了,將在邑慈碑村委會迤席村一組實施“美麗宜居鄉村”項目建設。通過道路硬化、人畜分離項目、公廁建設、垃圾房建設、村莊綠化美化……迤席村將會變成美麗的彝家山寨。
今年的政策真好,建檔立卡戶拆危房建新房可以補助5萬塊錢。不過這里的危房改造活計可不好干,村里外出務工存下錢的村民,建房意愿普遍不高,而長期留在村里的貧困戶因為積蓄不多拿不出錢來建房,一聽到剩余的建房資金要自己籌集,有的村民就打退堂鼓了。
第一次動員,一戶報名的都沒有,我們有些沮喪。
“多去幾次,一定能突破的。”“建房機會難得,5萬塊錢對于貧困家庭不是小數目。”“我們語言交流上有障礙,跟村委會的干部一起下去,更好交流。”回到住處我們互相鼓勵、互相出主意。
一次、兩次、三次……一次又一次地宣傳動員,一戶、兩戶、三戶……報名的戶數多了起來。今天,終于體會到付出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
篇二
今天,袁國華家的危房改造主體工程就要竣工了,看著這個實際使用面積比我的住房還要舒適寬敞很多的房子,我特意向當家的女主人打聽了一下,到底花了多少錢?國珍姐告訴我,除了自己親弟弟的工錢沒開以外,大概花了6萬元。自己女兒贊助了點,向親友借了點,只要危房改造政策補貼到位,應該不會差蠻多錢!從言語表情感覺得到,國珍姐眼看到要住上心儀已久的新房,心里美氣得很!
她給我說的應該是實話,我也一直想在老家給年邁的父母把房子翻修一下,好讓父母安度晚年,只是心里沒底。記得去年剛來走訪時,國珍姐曾含著眼淚說,自己也想住新房子,這個房子不但年久失修,危在旦夕,而且陰暗潮濕,夏秋季蛇蟲出沒,每年都要打死10多條蛇,每天都膽戰心驚怕蛇咬傷。只是自己體弱多病,僅靠老公打工賺點錢還不夠自己看病住院花費;再說*倆都50多歲了,年齡再大打工也沒人要了,兒子袁波坐在輪椅上已經20多年,說不定還會走在自己兩口子前面,女兒遠嫁到山東,家庭也不富裕,一年頂多回來一次,別說沒錢蓋房,即使蓋起來也沒多大用,還不如租個廉租房混日子算啦!說實話,這個想法雖然很現實,很無奈,但也明顯有些悲觀喪氣,心灰意冷。
好在去年國珍姐的心臟病在親友資助下,手術十分成功,而且民政部門和醫保部門報銷了大部分費用,看病留下的窟窿不是很大。今年初,我們積極動員他們家進行危房改造或異地扶貧搬遷,由于搬遷政策不十分明朗,面臨無處可搬的困境,最后幫他們爭取危房改造計劃。當時幫他們算計過,現在鋼材、水泥、沙石、磚瓦等建材十分便宜,建房主要是人工工資太高,他可以請自己做泥瓦匠的親弟弟來幫助設計施工,說服老公袁國華就當小工,相當于給自己打工,賺自己的錢,這樣限度控制了建房的人工成本。再說,危房改造補貼是對危房改建的獎勵資金,可以解決一部分建房資金,不改建就沒有,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啦。
終于,在工作隊和村干部的游說下,他們家終于列入到了危房改造的計劃。如今看著即將入住的新房,袁國華高興地說:“打了一輩子工,給別人蓋房子,別人享受了,自己老婆孩子還在住危房,今年在家雖然沒出去打工賺錢,但是自己一家認終于可以住上新房了!
篇三
今天是老黃沖村實行生產責任制以來最熱鬧的一天,因為老黃沖村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河道整治工程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終于開工建設了。
上午9點,河道兩邊,彩旗招展,人頭攢動,在一陣鞭炮聲過后,挖掘機、載重車開始轟鳴起來,村里男女老少個個臉上掛滿喜悅的笑容,因為這條溪流是他們的母親河,滋養了他們的祖祖輩輩,他們都曾經在這里下河洗澡、捉魚蝦、打水仗,留下太多美好的記憶,但同樣是這條河也給他們留下很多傷心和驚魂,記憶中這條河也奪取過2位村民的性命,也曾經危機四伏,泛濫成災,損毀農田、道路,給魚宴公路及沿線3000名村民出行、上學造成極大不便。整治河道,消除水患是這些村民多年來的夢想,曾經在上個世紀70年代,村內德高望重的老支書姚沅煥帶領村民發揚農業學大寨精神,自力更生,累石筑堤,但是由于當時經濟條件有限,缺乏水泥沙石,泥巴壘起來的河堤怎能抵擋住洪水沖刷?以至于目前河壩基礎被洪水掏空,擋墻上千瘡百孔,河道里垃圾遍布,雜草叢生,每逢汛期,都會堵塞河道,損毀良田。今天,眼看著河道整治開工,他們甭提心里有多高興!
河道整治工程是我們駐村以來開展的第一個影響較大的幫扶項目,得到了局黨組的肯定,也得到了全體村民代表大會的一致通過。雖然沒有邀請有關領導,沒有舉辦像樣的開工儀式,但是看著村民們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我的心里也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