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幫扶民情日記五篇
篇一
今年初,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水利局黨組高度重視,專題研究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確定了“開門搞活動”的原則,要求黨員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走訪普通群眾,了解民情民生,開展結對幫扶。真正讓黨員干部受到教育、轉變作風,讓群眾得到實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據市局黨組統一安排,機關全體干部職工集體乘坐公交汽車趕到麻城市龍池橋辦事處**村開展民情大走訪和與生活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活動。恰巧3月12日,也是國家確定的“植樹節”,所以在這次走訪活動中,局里還專門安排全體黨員干部參加**村的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活動。由于上午要參加有關會議,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的活動我因故未能參加,多少有些遺憾。會議結束時,已近晌午,我顧不上中飯,急忙驅車趕往村里,與同志們一起匯合。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快一點多了。
**村村委會對我們這次民情走訪活動十分重視,專門安排村組干部幫助我們聯系農戶和帶路。在村婦聯主任的引領下,我急忙趕到了此次走訪活動中的聯系對象,困難群眾占洪波的家中。大老遠就看到門口一位60多歲的老人正在門前正忙著做家務活,一見到我們,老人顯得十分高興,伸出長滿老繭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連聲說著歡迎。村婦聯主任介紹說,這是占紅波的父親,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老人說,我知道你一會兒要過來。估計在這之前,與我一起負責聯系和結對幫扶這家農戶的局水資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經來過這家并進行了走訪和慰問。老人可能是從他那里已經知道我馬上要過來的消息。
進屋坐下,房子是一棟三層高的舊樓房,好像正在裝修之中。占洪波的父親非常熱情,給我倒了杯熱茶。老人說,洪波這孩子,臥病在床已經好幾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這幾年,全靠小兒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掙幾個錢,把這個家撐起來。最近,正在把舊房子裝修一下,準備過一陣子把小兒子的婚事辦了。這房子裝修的錢,都是小兒子打工掙的。老人忙著介紹,因為大兒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療,家里已經花了不少的錢,這些也都是小兒子掏的。他自己年齡大了,加上小兒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邊偶爾幫一些農戶打點短工,以彌補家用,減輕兒子們的負擔。
我從身上掏出200塊錢,塞到老人手中,真誠地對老人講,這次到您家走訪,主要是來看望一下您們,特別是看望一下占洪波。這點錢,盡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堅一開始堅持不收,正相互說著,老人突然停頓了下來,盯著我的臉龐,顯得十分驚喜。他說,你是不是原來來過我家搞過走訪慰問?我仔細一瞧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來,20xx年開展“三萬”活動,局里組織進村走訪調查的時候,我好像來過這家的,臨走的時候我還留下了300塊錢給老人,并從家里給他們帶來了一袋子衣服。這時,村婦聯主任也想起來這事。此時,老人還一直說著謝謝,都說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對老人解釋道,這次我專程到您家里來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個人的心愿。這次來,看到您家庭的巨大變化,趕到由衷地高興。真誠希望您們家新的一年,一切都會越變越好。也希望您們把我當成你們遠房的一個親戚,多聯系多走動。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幫助的,請及時跟我聯系,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你們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離開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難舍。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著這個特殊的家庭,想著這位善良、淳樸、熱情、堅韌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著我們身邊無數個象他一樣的普通群眾。一次普通的走訪,從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與心靈洗禮。在走訪的過程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勞,明白了什么是自強與自立,看到了一個人在直面困難時的百折不撓和對人生的樂觀堅毅。同時,我也更深地感覺到,人民群眾永遠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敬愛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群眾面前,我們都是一名學生,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從心底真心熱愛他們,時刻想著他們、為了他們、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全心全意服務他們。因為,他們不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篇二
一大早起來,天灰蒙蒙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覺。可是我們辦公室的一幫同事都忙的熱火朝天,因為我們今天要去所聯系的村里面去聯系幫扶對象。
因為之前沒有來過,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為了不打擾鎮政府的工作,也就沒有找鎮干部帶路,但好在一些熱心路人的指引,我們也就順利地到達了。
之前準備的時候,已經大致地了解了一下這個村子的基本情況:距離城區26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降雨430毫米,溝壑縱橫,土地瘠薄,自然條件很差,貧困面較大,交通不便等等等等……
對于26公里,起初也沒有什么具體的概念,但真實的在路上的時候卻感覺恐怕實際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當地鎮政府的地方有條小路,過溝,上坡,下坡,過鐵路隧道……其實,這才是艱難道路的開始,從過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約二十來分鐘后才上去,之后就一直在山頂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進發,而上山之后鵝毛大雪同時也飄了起來,感覺那些云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邊上一樣。
終于,在風雪中大家都趕到了一起,已經有村干部在那里等著我們,大家到齊之后就在村干部熱情的指引下與自己結上的親戚相認,然后幫大家將我們自己掏錢買的化肥送到了農戶手里。
在將化肥分發下去后,我們就按社分組自行往農戶家里出發。 一戶、兩戶、三戶……因為工作忙而今天沒有來的同事的幫扶戶
我們也都一家家地進行了拜訪。并且逐戶將家庭詳細信息都記錄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以便日后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和需要來幫助他們大家。凡是去到的親戚們對我們都相當熱情,雖然需要幫扶,但是熱茶、便飯都會擺上桌,言辭中不時地透露出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也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大家對我們的期盼和感謝。
一路翻山過溝,爬上爬下,雖然很累,很渴,但是看著親戚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和對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我們頓時也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于是又鼓足了勁向著下一家進發……
晚上快六點的時候,終于將我們組的每家每戶都拜訪到了,大家才拖著疲憊的腳步,相互攙扶著往今天的集合點出發準備返回,在路上大家熱烈地討論著該怎樣怎樣幫助張家,又怎樣去幫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覺中就回到了家里。
顧不上休息,倒杯水趕緊整理下今天記錄的信息,完了還要好好聯系這些親戚呢……
篇三
天不亮我們幾個人就全醒了,比平時在家醒得還早。
按照計劃,今天早晨要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學習強衛書記寫給縣委書記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講活動的要點,這是我們駐村后開的第一個會,雖談不上正規,但要讓參加會議的老鄉們聽得懂,聽得明白,大家心中還是有些緊張。
想不到鄉親們的積極性這么高,剛吃了早飯,村委會里已經坐滿了人,我們心里熱乎乎的。
會議首先從學習省委書記寫給縣委書記的信開始。讀罷兩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說得最多的是省委書記心里始終記掛著咱們農民。大家還說,要切實按照強衛書記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緊密結合上莊村實際,認真規劃,營造好科學發展的氛圍,抓好鄉村黨建工作,加快上莊村的發展。
看著鄉親們被激發起來的熱情,我們幾個也給大伙表了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寫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要千方百計加快發展,艱苦奮斗,用干部的辛勤勞動,換來群眾幸福指數的不斷提高。
會散了,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壓力也更大了,強書記的信不但對我們做好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全面推動“五送五幫五推”活動注入了精神動力,也對駐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結合這兩天進村入戶所掌握的情況,工作組按照萬名干部下鄉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標:立足本地實際,整合資源,找準農村增效、農民增收的著力點,努力破解資金短缺、帶動乏力的問題。
經過集思廣益,大家梳理出當前的工作重點:認真制定好發展規劃,選準選好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破解生產力落后、難以增效的難題。堅持旅游富民、商貿活區,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和就業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匱乏、后勁不足的問題。大力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穩步實施義務教育,強化職業技術培訓;努力破解規劃不全、導向不明的問題。科學發展規劃,要符合地區實際,突出重點,規劃一項,成一項,切實幫助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充分發揮兩委班子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交通、衛生、文化、教育等建設。今后,我們就要按照這些思路展開工作,幫助上莊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篇四
3月12日上午,根據市局黨組統一安排,機關全體干部職工集體乘坐公交汽車趕到麻城市龍池橋辦事處**村開展民情大走訪和與生活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活動。恰巧3月12日,也是國家確定的“植樹節”,所以在這次走訪活動中,局里還專門安排全體黨員干部參加**村的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活動。由于上午要參加有關會議,集體植樹和清理渠道的活動我因故未能參加,多少有些遺憾。會議結束時,已近晌午,我顧不上中飯,急忙驅車趕往村里,與同志們一起匯合。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快一點多了。
**村村委會對我們這次民情走訪活動十分重視,專門安排村組干部幫助我們聯系農戶和帶路。在村婦聯主任的引領下,我急忙趕到了此次走訪活動中的聯系對象,困難群眾占洪波的家中。大老遠就看到門口一位60多歲的老人正在門前正忙著做家務活,一見到我們,老人顯得十分高興,伸出長滿老繭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連聲說著歡迎。村婦聯主任介紹說,這是占紅波的父親,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老人說,我知道你一會兒要過來。估計在這之前,與我一起負責聯系和結對幫扶這家農戶的局水資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經來過這家并進行了走訪和慰問。老人可能是從他那里已經知道我馬上要過來的消息。
進屋坐下,房子是一棟三層高的舊樓房,好像正在裝修之中。占洪波的父親非常熱情,給我倒了杯熱茶。老人說,洪波這孩子,臥病在床已經好幾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這幾年,全靠小兒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掙幾個錢,把這個家撐起來。最近,正在把舊房子裝修一下,準備過一陣子把小兒子的婚事辦了。這房子裝修的錢,都是小兒子打工掙的。老人忙著介紹,因為大兒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療,家里已經花了不少的錢,這些也都是小兒子掏的。他自己年齡大了,加上小兒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邊偶爾幫一些農戶打點短工,以彌補家用,減輕兒子們的負擔。
我從身上掏出200塊錢,塞到老人手中,真誠地對老人講,這次到您家走訪,主要是來看望一下您們,特別是看望一下占洪波。這點錢,盡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堅一開始堅持不收,正相互說著,老人突然停頓了下來,盯著我的臉龐,顯得十分驚喜。他說,你是不是原來來過我家搞過走訪慰問?我仔細一瞧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來,20xx年開展“三萬”活動,局里組織進村走訪調查的時候,我好像來過這家的,臨走的時候我還留下了300塊錢給老人,并從家里給他們帶來了一袋子衣服。這時,村婦聯主任也想起來這事。此時,老人還一直說著謝謝,都說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對老人解釋道,這次我專程到您家里來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個人的心愿。這次來,看到您家庭的巨大變化,趕到由衷地高興。真誠希望您們家新的一年,一切都會越變越好。也希望您們把我當成你們遠房的一個親戚,多聯系多走動。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幫助的,請及時跟我聯系,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你們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離開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難舍。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著這個特殊的家庭,想著這位善良、淳樸、熱情、堅韌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著我們身邊無數個象他一樣的普通群眾。一次普通的走訪,從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與心靈洗禮。在走訪的過程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勞,明白了什么是自強與自立,看到了一個人在直面困難時的百折不撓和對人生的樂觀堅毅。同時,我也更深地感覺到,人民群眾永遠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敬愛的人。在每一名普通的群眾面前,我們都是一名學生,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從心底真心熱愛他們,時刻想著他們、為了他們、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全心全意服務他們。因為,他們不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
篇五
說話做事表里如一,不會轉彎抹角,用地方土話來說是有些“木”。今年全縣開展“二對一”幫扶大行動,作為一般干部,我一直疑惑:我這等“木”人能去做什么?項目、資金、技術是肯定沒有的,就算勒勒褲帶送一二百元,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作為必須呆在辦公室的干部,就算一年下去走三五次,又能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呢?何談感動群眾、走進群眾心中?
這是我從網上看到的一段疑惑,其實,這樣的疑惑也存在于很多普通干部中,作為普通干部,我就曾經有這樣的想法。今年4月份,我們單位開展“二對一”幫扶大行動,雖然有疑惑,但我還是按照要求來到了幫扶戶葛金華家里。葛金華丈夫多年前在礦山死亡,本人也在去年檢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長沙治療用去醫藥費3萬余元,至今還在服藥,四肢酥軟,不能干重體力活,兩個兒子也長期在外打工,只能靠自己照顧自己。了解到葛金華的情況后,我有了深深的同情。先是幫她寫了一個關于解決困難補助的報告送到鎮民政所,然后每周都要到她家里看望一次,噓寒問暖,幫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月2日,她家里插秧,我又來到她家里,幫她拋秧。下午,拋完秧準備走時,葛金華哆嗦著拿出幾個煮熟的雞蛋執意要給我,從她那哆嗦的神情中,我突然深深地震動了,心中有了一種明悟。
作為基層的一般干部,雖然我們的力量微薄,哪怕是只做好了一件事,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用心去交流,真心去幫助,真心去改變,或者去與他們談談心,或者為辦事群眾給以指導,群眾們也會理解我們,就會歡迎我們。有網友曾經說到,“結對幫扶不是一道一筆揮就的輕松試題,而是檢驗我們干部是否和群眾還保持著血肉聯系的嚴肅問卷。”是的,鄉親們最看重的,也就是我們在這張試卷上傾注的用心和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