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今天上午,本村2組的村民老年一早就到村里,找到會計要求給他重新分配土地,因為他認為八月中旬他們這個組調整土地時,他少分了土地,吃了虧。村里的會計馬上告訴他沒有錯,還把賬冊翻給他看。但是他不愿意看賬冊,仍是固執已見地認為自己吃虧了,要按照他提出的數字重新分給他土地,并且越來越激動,講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好像吵架一樣。會計多次核過帳,堅信賬目不會錯,同時聽到老年的計算方法和提出的數字,馬上就知道是他弄錯了,于是立刻否定了他,并急著說服他,結果兩個人越說越僵,老年因為控制不住情緒,拍了會計的桌子,還把門口的垃圾桶一腳踢飛了。情況一下子變得很緊張。
我的辦公室和會計的辦公室隔了一段,所以起初并沒注意,后來聽見聲音越來越大,像是有人在吵架,便過去看看是什么事情。當我從其他村干部那里了解了事情經過后,便走進去和老年打招呼,并請他到自己的辦公室里來。因為以前和他有過幾次接觸,我們也算是認識了,這樣事情就好辦多了。到了辦公室,我就請他坐下,給他泡上茶,然后和他閑聊起來,時事新聞家長里短的無所不談,十分投機,但我只字不提劃分土地的事情。聊著聊著,半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他的情緒漸漸平復了,說話的語氣也平緩了。我看到時候了,就轉入正題,請他具體說說自己要求重新劃分土地的理由,如果說給他少分了,到底錯在了哪里。因為這畢竟是關系整個組的農戶的大事,不能光說劃錯了就可以重新來過,一定要有確鑿充分的理由才行。當然,如果確實是劃錯了,我告訴他一定會給他補回來,決不會將錯就錯,草草了事,請他放心。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一五一十地說了,我非常認真地聽他講完,然后告訴他,我們再去請會計核算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錯了,靠吵終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現在已經沒有火氣,便和我一起到了會計辦公室。我請會計不要著急,慢慢算給他聽,為什么會這樣劃分,而不是他提出的數字,他要求重新劃分的理由究竟能不能成立。于是會計一項一項耐心地解釋,并對他提出的劃分方案和劃分數字進行了分析。事情很快清楚了,原來是老年重復計算了一塊應得土地,結果自然是實際分得的土地少出來了。老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后,高興地回去了。一場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經過這件事情,我感覺到,做農村工作一定要耐心細致。本來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不注意方法,可能就會激化矛盾。像今天的事,老年自己算算吃了虧,火氣就上來了,也沒有再仔細核算,就來村里理論。而會計一上來就告訴他怎么怎么錯了,他便受不住了,發起了脾氣。如果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地仔細核對和分析一下,就不會鬧出不愉快了。因此,耐心細致是我們每一位農村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的工作態度,也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工作方式。
篇二
昨晚綠源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秦偉來電話說:不知道什么原因,近幾天來,羊圈的小羊羔死了三四只。今早我將這一情況告知了駐村工作隊隊長鎮中心校校長高學敏,我們相約上午8點一起去合作社看看。
綠源養殖合作社
綠源養殖合作社由回鄉創業青年秦偉投資100余萬元興建,位于中河村汪家山林場,現有存欄山羊860多頭。20xx年5月,駐村工作隊積極聯系合作社與我村23戶貧困戶簽訂了接親幫扶協議,貧困戶可以通過在合作社務工、流轉閑置土地、免費領養山羊、種植玉米等多途徑實現增收脫貧。因此,合作社的興衰、成敗直接關系到二十幾戶幾十人的順利脫貧。小羊羔突然死亡讓我們心情沉重......
沿著崎嶇的山路,上午九點我和高校長到達了汪家山林場。秦偉外出放羊去了,他父親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說今天有兩個貧困戶在幫忙做儲料倉,讓我們四處看看,說他去后山換秦偉回來。兩個貧困戶周發元、周艷鴻都是因家人患病致貧的精準扶貧戶,兩人家中我和高校長去過多次,算是老熟人了。高校長詢問起周發元妻子的病情及近段務工收入情況,我則同周艷鴻聊起了合作社的幫扶情況,他說“平時來合作社放羊或者割草種玉米等合作社給100元一天,中午在合作社吃午飯,今天做儲料倉要辛苦點,秦偉說給150元一天。工錢都是當天結算,我們貧困戶只要做了事,就在務工表上簽字領錢。”
駐村工作隊隊長高學敏視察羊舍
聊不多久,秦偉趕著山羊回來了,高校長說不該因為我們來了提前把羊趕回來了。秦偉直說“沒事,天冷,少放一會”。我們幫著把幾百只山羊趕回了羊圈后便詢問起羊羔死亡的原因。秦偉領著我們查看了羊舍和育羊室,并告訴我們不用太擔心,他說,“昨晚我緊急電話咨詢了幾位養殖專家,專家分析的可能性是近期氣溫下降幅度大,特別是晝夜溫差大導致晚上羊舍內的山羊為了保暖相互擁擠在一起導致小羊羔踩踏或者窒息死亡。”“我打算從今晚起把羊羔和母羊夜晚分開,再將羊舍四周用彩布圍起來保暖。”聽他這么一說,我們心情放松了很多,畢竟山羊養殖風險還是很多,而最怕的是羊患病。
駐村第一書記洪彬慰問貧困戶
秦偉又給我們查看了貧困戶的檔案資料和務工工資發放簽字表,隨后我們來到附近貧困戶王傳兵家,將200元慰問金及米油送到他妻子手中,我本想再去看看合作社的黑牧草林間種植情況,可高校長接到教育局電話說要回中心校有事只好匆匆下山,臨行我再三囑咐秦偉,一定要密切關注養殖場,絲毫馬虎不得。
貧困戶檔案資料
下山途中, 我和高校長聊開了:自4月13日到現在,我被選派到鳳山鎮中河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已經7個多月了,來之前 , 印象中的扶貧更多是“修路、建廣場、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來之后特別是10月12日鳳山鎮石源河片接受了國務院扶貧辦領導的檢查后,我對扶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扶貧遠沒有這么簡單:扶貧除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精準扶貧,精準識貧,因戶施策,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外;更要重視產業扶貧,真正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找到長遠的脫貧措施,確保穩定脫貧。著重以產業扶貧帶動村民致富”的任務,這為我指明了工作方向。
幫扶臺賬
隨著綠源養殖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大別山藥業市場主體幫扶的進入、還有大崗林場招商引資的塵埃落定,讓我對中河村未來的發展及貧困戶的順利脫貧充滿了信心,20xx,脫貧攻堅,我們定將克難致勝!
篇三
陰沉沉的天氣持續了好幾天,不覺中天空飄起了細雨,我們開著鎮里的面包車,走在一條泥濘的山道上,看不清周圍的景色,好象連事物的色彩也分辨不清,一片灰蒙蒙的,遠處不停的傳來陣陣悶雷聲,偶爾會有一陣涼風吹過來,觸及皮膚有點寒冷而又荒涼的感覺。。。。。
今天一早,我跟鎮領導一起到我掛鉤的村子,召開"外出鄉賢回鄉捐資修村道"歡迎會,雖然會議時間定為十點,但我心里還是有點急,恨不得快點趕到,因為我是這個村的掛溝工作組長,又是安排在這里的駐村干部,村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里集體經濟收入少,想修條村道不容易,現在機會來了,我的想法和村里一樣,希望上半年能把路修通,改善村里交通狀況,早日脫離貧困。
會議地點就設在村委會里,村干部們早早把會場打掃得干干凈凈,大門側還寫了十分醒目的歡迎標語,會桌前擺放了一些自產的時令水果。會議在十點準時介開,由鎮領導主持會議,村書記介紹村里基本情況,我也代表鎮村對捐資鄉賢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整個歡迎會在簡潔輕松中進行著,共捐資了七萬多元,村書記雙手捧著錢在微微發抖,一個勁地說:謝謝,謝謝大家的支持!請大家放心,我一定會用好每一分來之不易的錢,保質保量地把村道建設好``````
會散了,我和村主任的任務是統計捐款名單,用紅紙張貼,主任寫得一手好書法,不到半小時功夫全部寫好了,正準備放筆的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從口袋里掏出二百元出來,慢!主任增加一條名,我捐二百元。主任一愣,你不是捐了二百嗎?我把你名字都寫上了。我忙解釋說:那是以鎮干部名譽捐的,這二百元是作為一名駐村干部捐的,你看,駐村這么長時間了也沒有給村里帶來多大改善,就算駐村干部的一點心意吧。村主任會意地寫上了駐村干部捐款二百元的大字``````
雨還在下,四只車輪子慢慢地在山路上翻滾著,我在沉思,駐村一年多了,我給村里做了什么?無非就是在那一年沒開幾次門的駐村辦室貼幾張噴墨宣傳畫,貼了幾張駐村工作目標。駐村一年多來,給百姓帶來了什么?我只是在做著工作組長應做的份內工作,只是多領了一份駐村補助罷了!
作為一名雙重身份的我,已是一名鎮掛溝工作組長又是一名駐村干部,而我對駐村工作感到的更多的是茫然和無奈。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