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的民情日記3篇
精準扶貧的民情日記【篇一】
在確定幫扶貧困戶對象時,按照統一安排,我在界嶺村幫扶貧困戶3戶。20xx年8月的-天上午,我來到界嶺村5組幫扶對象程家友家,他的貧困狀況讓我大吃一驚,老程一家住在兩間低矮的小土屋里,室內潮濕,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他的貧困程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老程75歲,老伴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生活困難。下午,我又來到在界嶺村一組聯系戶王敦明家,我見到了他年邁的母親和患病的妻子,他們全家三輩人住在破舊的危房中,兒子也大了,通過與王敦明聊天拉家常,我鼓勵他振奮精神,把舊房拆掉,建一棟新房,并答應幫他聯系城建、國土、農商行等部門,幫助他辦理各種報批相關手續。后來我又去了幫扶對象程家友家他家幾次,幫助他家發展起了三箱蜜蜂,養了一頭豬,聯系醫院幫助他患病的妻子到醫院治療,幫助解決1000元錢用于治病。到去年下半年他的妻子因病重去世,我又安排好老程的后期生活。
今天下午,我來到在界嶺村一組聯系戶王敦明家,他于去年年底建起了2間樓房,實現了當年脫貧的目標。他的兒子王勇也考上了鄉村教師,愿他家的好日子越來越好。
精準扶貧的民情日記【篇二】
經過全鄉干部的調查研究,加之我在雙臺鄉工作的實踐經驗,我鄉初步確立了精準扶貧具體目標。
1.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增強“造血”功能來抓,在羅家村、茅塔寺村、普渡村、水坪村等村,發展5000畝藥材,7000畝核桃,20xx畝烤煙。
2.堅持把基礎設施作為“強身固體”的基本之策,搶抓交通建設,打通向山至水坪斷頭路,修通青山 、花園等村入戶入院路29公里。
3.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讓貧困戶“居者有其屋”,按照“三個一批”,即拎包入住一批、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根據搬遷戶需求分批次有計劃給予安置,積極發展相關配套產業,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目前,全鄉已確定集中安置點31個,全鄉評定的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1436戶,4211人。
精準扶貧的民情日記【篇三】
村委會文書帶領我來到楊家橋村馬而思麻家,由于楊家橋村在進行文明小康村的建設,沿路都在硬化,路不好走,拐了三道彎轉過,才來到一個逼仄的小院,五間土木結構的正房,西側土夯的墻體開裂傾斜,冷風直灌屋內。該戶今年實施了棚戶區改造,來到馬而思麻家,家中7口人,只有2個勞動力。僅靠馬曼亥打工和低保維持一家生活來源,我們村干部和村委會也在想方設法地解決他們一家的貧困狀況,針對他們一家的特殊狀況想一套解決他們生活貧困的實際的方法。
文書告訴我,楊家橋村有458戶1625人,其中今年貧困戶52戶。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為我們村修建了道路硬化及排水渠,使廣大的楊家橋村民受益。并且在今年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幫助下,我們村80%左右的家庭修建了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觀。使目前村中濫堆亂放的臟亂差現象得到了治理,在今后的精準扶貧的脫貧的中我們村干部也要拓寬思路,多想辦法,解決村民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