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走訪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早晨起來,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下午,天氣轉晴,但路很泥濘。
白天,來訪群眾不斷,幾乎沒有干幾件事。晚上,因為要推選第五隊的村民代表,我們按時趕到村支部,那里空無一人,我們靜靜地等待村民的到來。
等了一段時間后,才有村民趕到。突然,我們接到村支書電話,“有村民家里著火了!”我們立即趕到失火現場,大火已被撲滅,消防戰士和村民們正在揭開屋頂的磚瓦清除隱藏火點。經了解,該村民家中無人,所以沒有人員傷亡,但屋里生活用品、電器、家具等全部損毀。待房頂上的人員拆除完畢,我們與*長見面溝通了情況后,又讓村干部安排好人員做好后續的防范工作,緊急趕回村支部。
這時村民仍然沒來幾個,或許是路太泥濘,村支書感到后又用喇叭通知了幾遍。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推選會即將開始,這時來了一個的“犀利哥”,蓬頭垢面,酒氣熏天,話語不清,想借著酒勁向我們反映鄰居數目影響車輛出行的問題,村民們見狀都勸他離開。而我們處長卻向前握住他的手,冷靜地說:“有話您盡管說。”他毫不客氣地說了一通后,處長送他時卻因為給他拍了照片而誤解,大發雷霆,執意要求我們將照片刪除。最后,我們處長又向他道歉,眾人連拖帶拉將他勸走。
正當大家填寫選票時,一位老大爺來到了推選現場,手里拿著《推選票》嘴里嘮叨著“以前的干部喝了甜水,讓老百姓吃了苦水,你們工作組可要記住了。”幾位村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向前勸說,而這位老大爺惱火了,反而又罵了起來:“五隊的社員還沒有澆完地呢,井能借給外處用嗎?”大家好不容易將其勸走。我們處長始終十分冷靜坐地在那里,因為他心里明白。
推選票剛要統計完,有一村民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高聲說:“請村干部或工作組帶著全村的澆地電表去校校,校完后加蓋公章,想辦法防止有人再在電表上偷做手腳,還老百姓一個公道!”我們處長說:“今天天不早了,明后我們隨時等著你,到我們駐地說說這事,咱們一塊研究個好方法。”話音剛落,又有幾位村民將我們處長拉到一邊,待別人走后才說:“我們五隊菜地的事您得幫我們解決,租用的人想霸占為宅基地,并找各種借口不拿租金,我們架線都沒有錢,我們本來準備往鄉里或縣里去反映呢,你們來了正好。”話還沒說完,那位“犀利哥”又來到了支部,真讓我們出乎意料,只好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最后在村干部的幫助下,我們才勉強離開了村支部。
我們終于明白了那句話:“百姓百姓,百人百性”,“寧帶一軍不領一村“。我們真正地體會到了其中內涵。然而,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壓力!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篇二
吃過早飯,我帶上司機和一名工作人員,從縣城出發,到全縣最邊遠高寒的龍坪鎮十字沖村走訪農民朋友。
汽車在山路“盤旋”了兩個多小時,上午10點多,我們走進了十字沖村6組王興濤的家。這是一棟乳白色的二層小洋樓,主人很熱情的引我們到二樓客廳喝茶。客廳里沙發、飲水機等家具一應俱全。王興濤今年28歲,全家5口人,有25畝耕地,去年全家種了25畝反季節蔬菜,總收入6萬元,人均1.2萬元,今年還準備買一輛小汽車。聽了王興濤的介紹,我感到十分欣慰。說到當前的困難,王興濤反映,現在農戶電器多了,用電負荷大了,電壓不穩定是個問題。我告訴他,中央今年啟動了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我們一定會搶抓機遇,全力解決農村用電難問題。
從王興濤家出來,來到蘇德斌家。我想了解政策落實情況,就問他對新農合、新農保政策感覺咋樣。蘇德斌說:“新農合政策很好,去年小孩在縣城住院,總共花了1萬多元,新農合報了一多半,自己出了一少半,新農合政策幫了大忙。”我又問蘇德斌:“你知道中央1號文件嗎?”他說知道,站起來指著門前約100多畝淌田說,這塊田沒有排水渠,一淹我們的菜就完了。鎮上的同志講,這是龍坪的普遍問題。龍坪有很多小盆地,地下是空的,一方面缺水,一方面怕水。我告訴他,這個問題我們協調國土、水務部門通過土地整理項目給予解決。蘇德斌一個人在家種了20多畝地,去年又把房子蓋起來了,十分辛苦,雖然只有42歲,看上去蒼老許多,但他沒有感到苦,沒有感到累,而是很樂觀,對將來發展充滿信心。我為他這種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動。
中午1點多,在農戶家用餐。吃過飯,喝了一會兒茶,2點半鐘,我們換上黃球鞋,幫助孫龍才家栽核桃樹。樹苗是全縣統一推廣的優質薄殼核桃苗,栽在一塊土質很好的二荒地上。大家挖的挖,栽的栽,澆水的澆水,干得熱火朝天,很快幾十棵核桃就種完了。核桃產業是縣委重點發展的富民生態產業,目標是用5到8年時間,總面積達到60萬畝,農民人平增收5000元,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核桃大縣。現在全縣已發展30多萬畝優質薄殼核桃。
4點多鐘,我們來到一組秦啟武家。老秦是個老黨員,在十字沖村當了37年村干部。老秦說:十字沖村的產業是種菜。這是幾屆龍坪黨委幫助選的“黃金路”,現在不要老百姓種,他們也要種,黨的政策又這么好,農民只要勤快,不愁不富。老秦的話很樸實,卻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當干部的,就是要千方百計帶領群眾富起來,為官一任,面貌依舊,老百姓兜里沒有錢,就是失職。我們感謝老秦作出的貢獻,關切地問目前還有哪些困難。老秦直言不諱地說,大伙托我給縣委書記帶個信,一是手機信號不好,二是吃水還沒有徹底解決,三是組里的公路沒有硬化。我告訴他,我們一定把這些問題帶回去,認真研究解決。臨走時,老秦邊送我們邊說,現在黨的政策好,種田不交稅還有補貼,上學免費,住院報銷,老了還有養老金,我過去沒作啥貢獻,還享受“三老”補貼,享福得很。
晚上在6組農戶王道麗家就餐。晚飯后,我們與村干部、戶主圍著火籠拉家常、話發展。村支書楊仕洲如數家珍地介村里的情況:反季蔬菜是村里的主導產業,每年種菜面積都在4500畝以上。20xx年村農民人平純收入5820元。很多家庭人平年收入過萬元, 85%的農戶蓋起了樓房。今年村里計劃發展核桃820畝、煙葉350畝,山羊出欄增加20xx只,人平純收入增加500元,支持10戶農戶蓋起新房。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上,準備辦一個方解石廠,力爭今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至10 萬元。在蔬菜產業上,抓緊成立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積極探索大蒜與苞菜輪作模式,擴大復種面積,提高經濟效益。看到村干部十分敬業,干勁很大,群眾精神很好,我鼓勵他們早日實現人均純收入過萬元的目標。
10點多鐘,大家洗腳休息。我和幾位同志住在王道麗家。他家房子很大,把二樓的三間空房騰給我們住。坐在臥室的寫字臺前,聽著窗外春雨淅淅瀝瀝,回味一天所見所聞,不禁思緒萬千。在與老百姓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中,增進了感情,了解了民情,增添了信心。我深深感到,省委、省政府在開局之年,在全省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是一次親民大行動,是“民心工程”,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一項創舉。
龍坪鎮被稱為“保康的屋脊”、“襄陽的西藏”。但他們自強不息,探索發展反季節生態蔬菜,一舉走上了富裕之路。實踐證明,貧困山區建設新農村,實現脫貧奔小康,只要充分用好黨的政策,放手發動群眾,立足本地實際,打優勢仗,走特色路,選準主導產業,堅定不移地干下去,就會干出一片新天地。同時我深深感到,村民群眾反映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價格上漲過快等問題,是我們必須重點研究和解決的現實問題;加快政府職能和干部作風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培育服務型干部,是我們工作的努力方向;加快發展山區現代特色農業,讓農民盡早過上富裕生活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篇三
陽光明媚,丹桂飄香,來到我所駐村的姜口,上午陪同區財政到我村驗收一事一議的飲水工程,他們走后,我到三位老黨員家中走訪。
中午在百姓張東妹家中吃派飯,為了不增加農民負擔,百姓吃什么,我們吃什么,她自己閹的四方筍、自己種的小白菜,自己臘的肉,可香了,一餐15元,我們個人要向政府買餐票,個人自付4元,政府補貼11元。這個月我自付買了80元餐票,已發出去4張了。
下午開了一個兩委會,商議姜口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公園、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等事宜。我駐村的村我也希望能為村里做些公益事業,如果姜口村公園建起來,以后我調走后,到王臺旅游,我一定會在公園停留的。目前我們都在努力籌措資金,如果不夠,我也愿意捐款1000元。
開完會,抽空去從龍巖嫁過來的金妹家中聊聊。她今年第一年自己種的板栗南瓜長了好多個,一定要叫我帶一個回來,還有她家門口長的一小袋柿子,她說她家人都不愛吃,叫我帶來,現在還不能吃,要用蘋果混在一起,等到黃了才成熟。”我說:“我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怎能要你的南瓜和柿子。”她說:“你不喜歡吃。”聽她口氣,我不帶一點回來,她會生氣,以為我看不起她,自己種的不帶點回去,她又吃不完。在她家我還吃了一個白地瓜。如果金妹送我的這些東西是受賄,紀檢部門要來查,我一定主動上交的。我自己親自到她*山上摘的南瓜,親自采的柿子,這算不算受賄?那天在她家吃派飯,今天補上一張餐票,她說:“還付什么錢啊,一餐飯還吃不起啊,你能來我家,就是我的榮幸。”當然現金付給她是絕對不要的,我們就給餐票,村里一個用月后統一到政府報銷,把錢給她們,這樣她們才肯收。
晚上在德龍家用餐,還要在百姓家中住夜,當然在李家的樓中樓是可以住的。金妹還想留我在她家住夜。只好對小妹說失陪了,改天到你家午睡我們聊個痛快。
明天陪同與黨委書記一起到蕉坑村入戶訪問,現在多數村民都已搬遷到集鎮,只有少數人不肯下來的了,他們說你們看,我的財產都在這,那么多山,那么多田,我們也要去看看他們,收集民情*。
夜幕降臨,繁星滿天,丹桂飄香,深呼吸,好好享受農村的空氣。駐村真好,今夜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