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碉樓游記作文600字
中秋節后一天,帶著探完親(和寫不完作業)的煩躁,我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看到了寫著開平碉樓的牌子,便順路去了。
走進自力村碉樓群,入眼是一座木橋,橋下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水邊的綠樹垂下一根根細絲,投影在水中,像是在水邊梳發的女子,嫵媚多姿。繞過一圈小山,碧綠的樹半包圍著一座座樓房,像是一座座綠色的小山,“山”中的碉樓映入眼簾:斑駁的石墻上爬滿翠綠的青苔。碉樓地域廣闊,每座碉樓都不低于兩層,而且碉樓分三種:眾樓、居樓和更樓。
據導游所說,明朝時期開平地區土匪猖狂,自然災害頻發,當地民眾為了自保,便幾戶幾戶地集資,一起建了眾樓,每戶分一間房,眾樓內部造型封閉、簡單,少了城市中一座座高大樓房的花枝招展,卻多了絲絲輕妝淡抹的美和實用性,碉樓外表的小洞,像是一雙雙眼睛,仿佛還能眨幾下,那是當初用來打土匪的。
村口,高聳挺立的更樓像是村落的守衛者,站上去,視野十分開闊,青山綠水鑲入眼框,使人輕松了不少。走入村中,里面并沒有多少村民,據說是因為原先住在里面的華僑大都搬去了外國。居樓坐落村子的最深處,是一些較為富裕的人家獨立建造的,生活設施比起眾樓更加完善,起居比起眾樓也更加方便。
開平碉樓歷史悠久,在他人眼里,或許只是一處風景、一個住處,在我眼中,卻是中國對外來文化的接納,這些碉樓群,是中國民眾主動接受西方藝術,同時與本土建筑藝術相融合的產物,反映出的是中國人民對外來先進文化的開放和包容,也是中國人傳統的環境意識和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即將離開之際,我望向那青山綠水和被樹林所包圍的墻體斑駁的碉樓,心情似乎好了不少,這是自然的美,是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美,一種沁人心脾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