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記范文
我在新農村建設中成長
我是自紅河州經濟委員會下派到瀘西縣午街鋪綠峨村的一名年輕干部,這是我半年來下基層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各位分享我的心得。
到瀘西縣午街鋪鎮綠峨村委會做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已有半年了,鄉村雖然偏僻、寧靜、生活單調,工作自然也很艱苦,但也讓我長了不少見識。當年毛澤東同志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這話真是對極了,短短幾個月我像是長大了許多,在指導農村建設的同時,農村的生活也教育了我,促進了我的成長。
一、充當村干部之間的潤滑劑——我長了見識
我很幸運,正好趕上村兩委的換屆選舉,目睹了農村民主生活的全過程,看到村民的民主意識在逐步的增強。新的一屆村干部剛剛選出,有些是新上任的后生,有熱情但也存在明顯的經驗不足,他們之間常有爭議不決的問題,甚至摩擦。充當村干部之間的潤滑劑成了我工作的第一要務。俗話說:村級班子一條心,說話辦事有威信;村級班子兩條心,群眾實事成泡影。實踐證明,村班子團結就有戰斗力,就有威信,就民順業興。所以,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要善抓班子、協調班子和建設班子,要善于協調和溝通,敢于批評,要特別注重村級“一把手”的團結,同時,關注其他黨員、干部的思想動態,真正把握好班子的團結和統一,要樹立“給錢給物,不如幫助建個好班子”的意識導向,通過強教育、正位置、建制度、嚴考核、重激勵等方法來促進班子建設。然而,要做好這些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思量了很久,我決定首先取得他們的信任,成為他們的朋友。于是便與他們交流思想,關心他們的工作和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提出合理的建議。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真的成了他們之間關系的調劑人,與他們密切交往的同時,也讓我長了不少見識。
二、融入群眾——我感到快樂
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導員,必須牢記自己工作的對象是農村、農業、農民。三農的關鍵在于人,即農民,農民的思想純樸、善良、友好,但也有缺失的一面,就是意識相對落后、觀念陳舊等,所以,農民最可親、最可敬,也可畏。要真正了解農民,就要尊重農民、善待農民,真心實意的去接觸農民,體察農民。方法就是要“與群眾打成一片,融入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要多走訪農民,多聽反映,多聽呼聲,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心理想法、需要什么幫助,把他們的呼聲和反映當作“第一信號”。走訪座談要做到走門串戶與上田頭結合、穿皮鞋與穿草鞋結合,握筆頭與幫農活結合,與群眾保持零距離,與農民建立起深感情。不能有貧富之分、干部群眾之分,要真正融于農民群眾之中,這樣我們的工作就會得到他們的理解、擁護和支持。“群眾利益無小事”,老百姓很樸實,他們需要幫助時,我們為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服務或指點,他們就會十分感激你。辦小事、做好事是聯系和接近老百姓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如果我們“以事小而不為”,這樣往往會失去聯系老百姓的好機會,甚至失去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對群眾的困難,對他們需要幫助的事,我們要一一記之,為他們說說話、跑跑腿、辦辦事,積極地幫助他們反映和協調、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我們很小的一點服務就會贏得他們的感激,得到他們的信任,同時也拉近了與他們的距離,也讓我在充實的生活中感到很快樂。
三、投身新農村建設——我逐漸進步
工作中我快樂的享受著農村生活,和農民朋友一起搞生產、一起學習、一起談天說地、一起進步。不過,也看到了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農村雖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但困難也不少:一是人的文化素質普遍的偏低,推廣新的技術難度較大,小農意識安逸現狀、等、靠、要的思想較嚴重;二是資金嚴重不足,農業成本高、生產周期長,加之又受氣候、地理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及市場等因素,農民增收確實是有許多的困難;三是由于經濟的相對落后,信息和基礎設施還十分的薄弱,給發展帶來了牽制和阻力。“發展是硬道理,富民是根本”,我認為做為指導員我們一要提高認識,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抓住機遇,真正與所駐村“同呼吸、共命運”,體現黨委、政府的“民本”意圖,真正做到聽民意、辦民事、解民憂。二要科學地引導農村發展,幫助農民搞建設。要了解農村、認識農村,對所在村子及地區的資源、物候、特產、人文、環境、經濟狀況,尤其是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等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三要綜合自己的特長優勢,立足當地實際,跳出只做事務性工作的框框,和村干部一起共謀發展大計,千方百計為村民尋求增收渠道,積極創造條件引進新的科技信息和產業項目,通過培訓和教育幫扶,努力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質,增強他們自身發展能力,逐步更新他們的觀念意識,利用所駐村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特點,幫助他們發展經濟,促進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四、重視方式方法,扎實開展工作——我走向成熟
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通過啟發教育、民主協商、交流引導等方法,提高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努力成為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推動發展的特派員、基層黨建的督導員、凝聚民心的聯絡員、促進和諧的協調員。第一,要處理好與各有關單位、部門的關系,工作隊與鄉鎮黨委的關系,工作隊與指導員的關系,指導員與村“兩委”班子的關系等,營造一個上下聯動、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第二,要圍繞“指導”二字下功夫,做到指導不指揮、參謀不決策、配合不代替、協助不包辦、監督不對立,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從大局著想,從小處著手,摸清情況,通過了解和分析村情民意,適時提出合理化建議,支持好村“兩委”工作。第三,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及時督促抓落實,防止拖拉扯皮。我覺得半年的新農村指導員工作,我認真地為農民群眾做了一些事,扎扎實實地得到了磨練,使我逐步走向成熟。
我想,一名稱職的新農村指導員,要深入農村基層,做到善知農事,能抓要事,勤辦小事,作風在一線中轉變,意志在一線中磨練,為安民、富民做出自己的努力,這樣的指導員一定能贏得農民群眾的歡迎和信賴。
------------------------
我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
離別了喧囂的城市,背著行囊踏進幽靜的山谷,告別了昔日情同手足的同事,結交了淳樸憨厚的農民朋友。一張張干裂的嘴唇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雙雙粗糙的手在貧瘠的山腰上翻閱著幾代人的歷史。半年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生活轉瞬即逝,但我從沒空虛過,也沒寂寞過,雖然環境艱苦,但確磨煉了我的意志,雖然生活簡樸,但給了我了解村情民意的條件,雖然工作艱辛,但讓我有了走進基層的機會。
這里沒有網絡、沒有超市、沒有公交車……入鄉隨俗,以往一日三餐的習慣變成了一日兩餐,飯桌上多吃菜少吃飯的習慣也被改變,五加二(五天上班,兩天休息)的工作規律在這里一去不復返,農村工作紛繁復雜,沒有周末也沒有假期,有時甚至沒有夜晚。烈日下,田間地頭是“辦公室”,細雨中,走門串戶是“文件”。田間地頭就是工作,走門串戶就是假期。盡管生活和工作條件艱苦,但在各級政府和村委會干部的關心照顧下,我很快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這片土地上的人。
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我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詢問到的都記在了自己的指導員日記上,在數萬字日積月累的日記中反復總結和歸納。在總結歸納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基層干部的務實精神,鎮上很少組織村委會開會,相關工作都是由聯系領導和聯系干部親自到村委會傳達,在向鎮黨委書記了解情況的時候得知,鎮上每年組織村委會干部召開的大型會議一般在三至四次,更多的時間是抓農業生產。沒有會議,那鎮上的領導干部做什么呢?在田間地頭你不僅能看到鎮上干部的身影,還能經常看到書記、鎮長的身影,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村委會干部忙碌于田間地頭更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我幾乎每天都隨村支部書記(兼主任)出行,光看我脖子上被曬蛻的皮就可以想象村委會干部的工作情況。他們認認真真的完成了各項工作,每月僅400多元的待遇,但我從沒聽他們抱怨過。因此,我內心對他們油然起敬,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對我的觸動很大。
領導干部的務實精神推動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農民精神文化的缺失,物質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協調性逐步顯現出來。不論是看到的,還是聽到的信息都反映出農民精神文化缺失的現象,在我所駐的村委會沒有任何文化娛樂方面的組織和場地,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集中在麻將桌上賭博,牌桌上斗地主(賭博),鎮上歌舞廳唱歌、打麻將。
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與低俗文化蔓延的矛盾嚴重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破壞了黨員在農民心目中的形象。許多農村黨組織受條件限制,很難開展組織活動。導致黨員理論知識不足,思想覺悟不高,對自身要求不嚴格。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黨員逐步忽視或淡漠了自己的身份,根據村民反映,部分黨員甚至帶頭賭博,帶頭砍小樹。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黨員形象,甚至影響到整個黨組織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在談吐間可以判斷,部分村民對黨的不滿意程度較高,而他們所聽到或接觸到的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就是黨內部分黨員的腐敗,他們把對腐敗黨員的仇恨和憎惡逐步轉移到對黨組織的不滿上來,這其中促成的部分條件就是我們少數黨員的不良作風。
針對發現的問題,我不斷思索著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的開展方式,多方咨詢,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并結合當地實際認真分析可行性。最后確定了我初期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工作是以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切入點,逐步推進“三個一”的建設,即在村委會建立一個文化活動室,在小學生中開展一次和諧家庭評比活動,在村民中開展一次農村趣味體育活動。同時,通過各村的宣傳欄和廣播加強對“三農”政策的宣傳,以“三個一”建設為契機,在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基層黨員思想覺悟,逐步消除農民對黨員干部和黨組織的不滿情緒。為今后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我根據事先定下的工作計劃,有條不紊的開展著各項工作,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效,特別是村級圖書室和村級籃球場的建立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好評。
一年的指導員生活在別人看來或許是漫長的,但在我看來卻是很短暫的,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我將認真學習、不斷思索、勇于實踐,用我的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