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作文300字「7篇」
第一篇:觀察蝸牛
今天,我和奶奶早早的起了床,興致勃勃的來到了理療店,奶奶走進了理療店,我閑著沒事干,出去蕩了一圈,突然,我看見了一只蝸牛,我 靈機一動,自言自語地說:“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我可以捉蝸牛呀!”我捉了一只蝸牛,放在手心上,仔細觀察 了起來,我發現,蝸牛是軟體動物,身上有兩對觸角,長觸角的頂端有眼睛,如果用小棒或鉛筆輕輕觸碰蝸牛的身體,蝸牛會縮進殼里,蝸牛的殼分左旋和右旋。蝸牛是用腹部爬行的,所以它的腹部叫腹足。如果蝸牛“睡覺”了,把它放進水里或輕輕摩擦它,蝸牛就會醒來。這些有趣的知識都是我從科學課上學來的!我在觀察時,奶奶已經做好理療了。我只好跟著奶奶依依不舍的回家了。觀察蝸牛真有趣!我下次一定要再來觀察蝸牛!
第二篇:觀察蝸牛
星期三的科學課,老師叫我們觀察蝸牛,我拿出了我自己的蝸牛,我仔細的觀察,發現蝸牛身上有一條長長的黑黑的東西,我問老師這是什么來的?老師說:“這是大便”。我和張歆妍聽了,連忙那出了紙巾,把大便弄走,我在一個杯子里加了水和沙子,張歆妍問我,你為什么加水和沙呀?我說:因為我觀察到蝸牛喜歡有潮濕的地方,所以我就加了沙和水。張歆妍說:我的蝸牛在洞里面沒出來,我把水澆上去,蝸牛醒了,張歆妍說:謝謝!
第三篇:觀察蝸牛
我家來了一個新成員――蝸牛,它特別小,黑黑的,所以我叫它“小蝸”。它每天早睡早起,每天晚上,沒等我睡著,它已經在那狹窄的小房子里“呼呼大睡”了;早上,我匆匆地起床趕緊去探望它,沒想到它已經背著厚厚的殼在“健身”了。
記得有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我興奮極了,連鞋子也顧不得脫,直奔“小蝸牛”拿起放大鏡開始觀察。我先看頭部,發現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聽老師介紹,蝸牛的長觸角能感知周圍的環境變化,而眼睛就長在長觸角上,卻只能在陰暗的地方才能看清楚。短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我小心翼翼地放點樹葉進去,果然,只見蝸牛用短觸角一碰三碰的,好有趣。我再觀察腹部,把蝸牛整個翻過來,只見白花花的,始終沒看出什么東西,我查了查科學書,才明白,蝸牛的腹部有腹足,可以幫蝸牛爬行。又順著觀察蝸牛尾部,這時,我看見它爬過的地方有粘液,我連忙問媽媽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媽媽說粘液是尾部流出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速度更快。放下放大鏡,我又去查小學生百科全書,看看有沒有關于蝸牛更多的相關知識。
通過觀察,我知道了好多好多蝸牛的秘密,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地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
第四篇:觀察蝸牛
今天我們家又多了幾個新的成員,它們是——蝸牛!
蝸牛的眼睛長在觸角上,因為它真正的眼睛“退化”了,有點兒看不清事物。它看過的地方都有粘液,因為這樣可以牢牢地貼在上面。而且,我們很方便就能找到它。蝸牛的腳叫腹足,腹足貼在地面上,才能爬行。蝸牛的口長在頭部對下來那一塊,只要把蝸牛翻個面,就能看清。蝸牛吃菜葉的時候是這樣的:慢慢地爬到菜地上,把菜葉小心地卷起來,塞進嘴巴吃起來。
幾天以后,我的蝸牛比以前大了一點,而且,我發現:我養的幾只小蝸牛居然爬在蝸牛媽媽的背上!幾只小蝸牛又爬到蝸牛爸爸的背上!又有一只小蝸牛被蝸牛媽媽“吃”掉了!蝸牛們真是太有趣了!
沒想到我們養蝸牛能有這么大的發現呀!我一定會好好地養蝸牛,一定能獲得更多更多的發現。
第五篇:觀察蝸牛
學校花壇的草叢里有許多可愛的蝸牛,科學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那就是觀察蝸牛。我把蝸牛放在一個盒子里帶回家觀察。
蝸牛可愛極了,它背著一個殼,對蝸牛來說,就像穿著一件堅硬的外衣,來保護它柔弱的身子。蝸牛有兩對觸角,一根長,一根短,像兩根細電線,眼睛長在一對長的觸角上,小小的像黑黑的芝麻,如果不仔細觀察,你就找不到它的眼睛,它的嘴巴小極了,但是看不見牙齒,科學老師告訴說蝸牛有三百多顆牙齒。我仔細觀察,發現蝸牛的殼非常特別,不是正方形,不是圓形,而是螺旋形的。蝸牛真是奇怪啊!作文網:zw.
蝸牛的爬行速度可慢了,過了好長時間它才爬了一點點,這時我驚奇的發現,在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跳白白的線,我好奇的用手去摸了一下,感覺有一點黏乎乎的,這是什么東西啊?哦,原來是蝸牛的粘液,是為了爬行的時候不被滑下去。蝸牛吃起東西可慢了,我把它放在一片新鮮的菜葉上,等我寫完作業去看它,它才吃出了一個小小的圓洞,可真慢。
小蝸牛真是可愛啊!
第六篇:觀察蝸牛
你觀察過事物嗎?聽一聽我和我同學觀察事物吧!有一次科學課,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科學老師說蝸牛有氣孔,大家都非常好奇,蝸牛的氣孔到底在哪里呢?它又是怎樣的呢?老師還告訴我們:“要看蝸牛氣孔,必須把蝸牛抓住,這樣它就會鉆出殼,這時你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氣孔啦。不過它很快又會縮進去的,你們要抓緊時間看仔細哦。”老師說完,我和章余欣就觀察起來。我抓住蝸牛的殼,蝸牛卻一下子就縮進殼里,我想它應該是受驚嚇了吧?過了一會兒,蝸牛又鉆出殼來,這次我們倆睜大眼睛,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蝸牛的氣孔!我著急了,“蝸牛啊蝸牛,你的氣孔到底在哪里?”正在這時,章余欣驚叫起來:“在這,在這!”邊說邊指給我看,“蝸牛的氣孔也挺大的嗎!”此時此刻,我們不知有多高興,第一次做試驗,沒想到還挺成功的。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以后我還要從這一次次的觀察中,了解更多的知識。
第七篇:觀察蝸牛
今天科學老師布置我們回家養蝸牛,觀察蝸牛的外表和生活習性。在回家的路上,我迫不及待地在草叢里捉了兩只較大的蝸牛,滿心歡喜地回家觀察去了。我先在科學學具的飼養盒底部撒上了一層粗沙,然后鋪上一層潮濕的土壤,再放進幾條樹枝和幾片落葉,就形成了一個蝸牛生活的環境。接著小心翼翼地把蝸牛放進去,仔細觀察起來。蝸牛是軟體動物,身體上有殼,殼旋轉的方向有左旋和右旋兩種。身體分為頭、腹、口、眼、觸角(兩對),眼睛長在長觸角的頂部,用腹足爬行。漸漸的,我產生了疑問:蝸牛吃什么?它是怎樣吃的呢?它怎么呼吸?怎么排糞便?經過多天的觀察,我發現蝸牛愛吃新鮮葉片、面包等,用它嘴里的一萬多顆小牙齒一點一點地咬碎。而呼吸和排泄都是用殼上的氣孔來進行的,十分有趣。我們以后一定要多多觀察,增加我們的知識,增強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