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節高中記敘文800字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秋賞月”.
誰都看過月,誰都看過姿態不同的月.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許多人愛那彎月,可誰知,真正美的月---是圓月.而欣賞圓月的時期無不過八月十五了.
八月十五那天的月,亮的耀眼,白的皎潔,月亮周圍,有一圈淡淡的光圈.星星在明月的身邊,漸漸失去了光彩,只有仔細尋找,才能找到若有若無的星光.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人看見月,而心生惆悵.
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看著明晃晃的月亮,我低聲吟哦起古人關于中秋的詩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