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龍抬頭作文500字
家鄉的龍抬頭作文500字篇一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里,有一個在萬物復蘇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為“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為什么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后,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抬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于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于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于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著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床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墻縫、墻角,炕席底、床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抬著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于墻壁謂之“辟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家鄉的龍抬頭作文500字篇二
民間傳說“二月初一龍睜眼,二月初二龍抬頭,二月初三龍出汗”。我們老家是黃河北面的農村,在二月初二那一天還有許多習俗呢!
第一大習俗就是吃豆子和吃“龍餃”了。“龍餃”也就是我們平時吃的水餃,但在二月二那一天的時候,因為是龍抬頭的緣故,把餃子稱為了“龍餃”。而為什么二月二這一天要吃豆子和“龍餃”呢?是因為吃這些東西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生活更上一層樓。
在二月二那一天還有一大風俗,就是“打囤”了。在我們老家,都用大鐵鍋做飯,做飯時需要用柴火燒,燒完后就剩下灰了。在二月二這一天,家里的老人就用鐵锨或者簸箕鏟上灰,以自己的身體為圓心,以鐵锨把兒或者簸箕的長度為圓的半徑,像畫圓一樣把灰灑成一個圓圈,一家院子里能打三四個大小不同的囤,在囤的中心再用磚頭壓上十塊錢或者不同的糧食,這叫錢囤或糧食囤。
囤是以前農村的家庭用來盛放糧食的器物,一般是用藤條或者柳條編織起來的。那二月二這一天為什么要打囤呢?哦,原來是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們祈求在這一年里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錢多的用囤裝啊!
二月初二這一天還有第三大習俗,就是去理發了。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非要這一天去理發啊?
“因為二月二這一天是龍抬頭,這一天理發寓意能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氣!”爸爸解答了我的疑惑,我也多張了一點知識。
二月初二這一天,我們老家的習俗可多著呢!主要是這三項。嗯……我還聽說這一天如果學習努力用功了,恰巧被龍爺爺看見了,你這一年學習都不錯呢!(但我不信,天下那么多人,龍爺爺看得過來嗎?只是表達一種美好的愿望吧!)
嘿嘿,我們老家過二月二很有趣,還有我很多“弄不懂的”習俗呢!
家鄉的龍抬頭作文500字篇三
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可是很講究的。
早上起床,奶奶就開始忙活著攤煎餅,煮玉米粒。這東西可有些講究,我們的煎餅與山東煎餅完全是兩回事。它的主要原料是小米,把小米在水里泡漲,然后拿到小巧的石磨上反復碾磨,就會流出乳白色的小米汁,攤煎餅前還要在小米汁里放上花椒、鹽等調味品。攤煎餅用的是特制的煎餅鏊子,鏊子的形狀很怪,其他地方的人大概從沒見過。它的大概形狀有點象古代將軍的頭盔,且能夠四平八穩地立在火口。與頭盔相異的地方是它的頂部,它的頂部有碗口大小,中間凸周邊凹,似乎真有個腦袋頂著。攤煎餅的時候把米汁用勺子舀在鏊子頂上,然后扣上一個摸樣更古怪的蓋子,待個三五分鐘,一個黃燦燦、香烹烹的小米煎餅就出鏊了,澆米汁前還可以現在鏊子上放點花生,澆了米汁可以再加點雞蛋,這樣口感更好。
吃煎餅總要喝點稀飯,這稀飯就是煮玉米粒。它所使用的玉米粒是把玉米蛻皮打小之后的袖珍玉米,顆粒充其量不過綠豆大小。熬的時候里邊放有花生,紅綠豆,柿子皮等輔料,成品有點類似八寶粥,甜膩潤口,不過多了玉米一味。
在這天,玉米除了給人吃,還得拿去喂烏鴉。一般家里有小孩子的才會這樣做。給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讓他們插在房子附近的樹枝、圪針上待烏鴉吃。這一做法的由頭是烏鴉吃了誰的玉米誰就聰明,日后是能做狀元的。不知道我考大學是不是小時侯賄賂了烏鴉的緣故。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餃子,我們這地方,餃子就是節日主食,凡過節,其必不能少。觀晉東南一區,大多也是這一習俗。我想晉菜未能跽身中國八大菜系多少與這個傳統有點關系吧。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龍抬頭。
家鄉的龍抬頭作文500字篇四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太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很想再有個公主,以為那時候的人都覺得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事,東海龍王也不例外。
不久,東海龍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給了龍母一顆仙丹吃。沒過多久,龍母就再次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東海龍王這才興高采烈起來。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每天東看著龍宮的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她覺得厭倦極了,就渴望去人間尋求真正的幸福。當母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思,龍母就勸公主說:“乖女兒啊,咱們龍宮里生活如此幸福,無憂無慮,要什么有什么,你為什么想要去人間呢?”可是公主已經下定決心去人間看看,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兒也不會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佩帶了一個錦囊。龍公主依依不舍的告別了母親,離開東海,飛過了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濟困,幫助了好多貧困的窮人。最后嫁給了一個人間的青年小伙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時龍宮卻亂成了一鍋粥,龍王知道女兒出走的事情后,非常惱怒,天天發脾氣,搞得身邊的人心驚膽戰,他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沒法出宮,有天天想念女兒,所以每到陰歷二月初二那天,龍母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朝著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龍母的哭聲變成了雷聲,留下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從此,每到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