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雷鋒日的作文:一個可敬的“傻子”
望花區(qū)召開了大生產(chǎn)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qū)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shè)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yán)重的自然災(zāi)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shè),為災(zāi)區(qū)捐獻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鋒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的."40多年過去了,今天重讀《雷鋒日記》,重溫他那一個心眼向著黨,向著人民,向著國家的"傻子"精神,仍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傻子"精神,實質(zhì)上就是多做貢獻,少取報酬的精神.有人覺得,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精神只有像雷鋒那樣的少數(shù)先進典型才能具備,多數(shù)人無法做到.這種缺乏自覺和自信的態(tài)度是不正確的.我們只要客觀地觀察一下就會看到,每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既離不開對家庭對社會的索取,也不能不對家庭和社會做出自己的回報和奉獻.在這種奉獻與索取之間,具體到每個人,其所得所失計算起來可能會千差萬別,但從總體上進行衡量,則必定是奉獻多于索取,積累大于消耗,樂于吃虧的"傻子"多于只知占便宜的"聰明人".不然,我們今天的生活何以會比我們的前人好出千百倍如今,世界上的財富正在變得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這個基本的趨勢,證明了魯迅先生指出的鐵的事實: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持世界.只要有雷鋒那種甘當(dāng)"傻子"的覺悟,并切實付諸實踐,就完全能夠成為一個高尚的無私奉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