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在行動!雷鋒日到了,你對雷鋒到底有多少了解?
雷鋒(1940年~1962年)同志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湖南長沙(望城)人。1940年12月18日出生,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職。雖然他只度過了短短的22個春秋,可是他那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崇高精神卻長留人間。偉大領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因此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
雷鋒同志因公犧牲后,他的日記陸續(xù)被一些新聞媒體報導出來。《中國青年》雜志社覺得雷鋒是和平時期青年的一個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紹雷鋒事跡。2月17日他們給毛主席寫信希望他能為雷鋒題詞,毛主席看信后為了全面概括雷鋒同志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一題詞。3月2日,毛主席的題詞在《中國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華社發(fā)通稿。5日,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刊載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所以把3月5日定為雷鋒紀念日。我們要學習雷鋒精神!
【雷鋒人物介紹】
苦難童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鋒在湖南長沙雷鋒鎮(zhèn)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里出生,這一年是農歷庚辰年,父母給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民國三十二年至民國民國三十六年(1943年至1947年),祖父雷新庭,父親雷明亮,母親張元滿,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弟弟餓死在家中,年僅7歲的雷鋒從此淪為孤兒,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艱難地活下來。
從雷鋒身上體現(xiàn)出了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的共產主義高尚品德
從雷鋒身上體現(xiàn)出了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的共產主義高尚品德
翻身解放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雷鋒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
1950年,雷鋒當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土地改革開始,雷鋒分得3.6畝耕地,還有一些生活用品。1950年夏,鄉(xiāng)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雷鋒入劉家祠堂小學讀書。
1954年,雷鋒考入清水塘完全小學,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被選入中隊委員。
1955年,雷鋒轉入荷葉壩小學,同年春天,在農業(yè)合作化*中,雷鋒把土改中分得的3.6畝田全部捐入荷葉壩小學。
1956年7月15日,雷鋒從荷葉壩小學畢業(yè)。
參加工作
1956年夏天,小學畢業(yè)后在生產隊當了近3個月秋征助理員,負責征收公糧工作。之后在安慶鄉(xiāng)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
1957年2月8日,光榮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時被評為縣委機關工作模范。同年夏,擔任望城縣治溈工程指揮部通訊員,治溈工程結束,被評為治溈模范。
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就職。響應望城縣團委提出的捐獻一臺拖拉機的號召,雷鋒捐款20元,成為全縣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個,縣委決定派雷鋒學開拖拉機。3月16日,在《望城報》發(fā)表第一篇文章《我學會開拖拉機了》。9月,雷鋒響應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同年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10月,由原名雷正興改為雷鋒。11月15日,雷鋒到鞍山鋼鐵廠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被分配在鞍鋼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59年8月20日,報名到鞍鋼弓長嶺礦山參加新建焦化廠工作。
參軍入伍
1959年12月9日,弓長嶺《礦報》發(fā)表雷鋒《我決心應召》的申請書,表達積極要求參軍的堅定決心。
1960年1月2日,新兵換裝集中待發(fā),雷鋒因無政審表,難以批準入伍,遼陽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鋒到新兵大隊,當“便衣通信員”。
1960年1月7日晚,接兵參謀戴明章通過長途電話向工兵團團長吳海山請示,雷鋒雖無政審表,可是個優(yōu)秀青年,是否能先帶到部隊。經同意,在登車出發(fā)前8小時,雷鋒參軍入伍。
1960年1月8日,雷鋒入伍第一天,來到營口新兵連。當天下午,作為新兵代表在全國歡迎新戰(zhàn)友大會上發(fā)言。
1960年3月,新兵連訓練結束,雷鋒被分配到運輸連當駕駛員,下連不久,又被抽調參加團里戰(zhàn)士業(yè)余演出隊。
1960年4月,從團里戰(zhàn)士業(yè)余演出隊回到運輸連,一個月后,雷鋒成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第一個下到戰(zhàn)斗班。
1960年8月,參加上寺水庫搶險救災,帶病連續(xù)奮戰(zhàn)7天7夜,表現(xiàn)突出,團黨委為雷鋒記二等功一次。把平時節(jié)約下來的100元錢分別支援撫順市望花區(qū)人民公社和遼陽水災區(qū),受到部隊表彰,團黨委決定樹立雷鋒為“節(jié)約標兵”。
光榮入黨
1960年11月8日,運輸連支部黨員大會通過雷鋒入黨申請,并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
1960年11月9日,工兵團黨委在黨委書記、政委韓萬金主持下,在沈陽軍區(qū)招待所臨時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批準雷鋒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60年11月23日,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黨委作出授予雷鋒“模范共青團員”稱號決定。
1960年11月27日,雷鋒榮立二等功,作為立功代表在全團授獎大會上發(fā)言,團長吳海山、政委韓萬金分別向雷鋒頒發(fā)二等功獎狀和“模范共青團員”獎狀,此后,雷鋒又榮立過三等功一次,受團、營嘉獎多次。
1960年12月1日,雷鋒日記(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15篇)在沈陽軍區(qū)《前進報》首次發(fā)表。這個月,雷鋒在《前進報》發(fā)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親就是黨》。
1961年2月3日,應邀到海城駐軍作憶苦思甜報告,與全國戰(zhàn)斗英雄郅順義(戰(zhàn)友)親切交談。
1961年5月,雷鋒作為全團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1年7月27日,接到撫順市人民委員會通知書。
1961年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962年1月27日,雷鋒被批準晉為中士軍銜。
1960年雷鋒給戰(zhàn)友王延堂送飯盒。
1960年雷鋒給戰(zhàn)友王延堂送飯盒。
1962年春節(jié),雷鋒在《前進報》發(fā)表《62年春節(jié)寫給青年同志們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鋒又在《前進報》發(fā)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長》、《我是怎樣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等文章。
1962年2月14日,雷鋒被選為黨代會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工程兵十團代表大會。
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qū)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并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fā)言。
意外身亡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時,雷鋒與戰(zhàn)友喬安山在準備前去洗車時,雷鋒下車指揮倒車,車輪打滑,碰倒了一根電線桿,這根電線桿打到了雷鋒左太陽穴上,雷鋒當即昏死過去,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2醫(yī)院搶救無效,于當日12時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僅22歲。
【雷鋒精神】
全民提倡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積極倡導,學習雷鋒的活動很快從軍隊向全國各行各業(yè)發(fā)展,迅速興起了一個全國范圍的學雷鋒熱潮。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婦聯(lián)相繼做出決定,并以各種形式組織了學習和宣傳雷鋒的活動。《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各地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情況,以及雷鋒事跡、雷鋒日記等……隨著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國各行各業(yè)和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xiàn)出成千上萬雷鋒式的先進人物,社會上迅速地出現(xiàn)了一種奮發(fā)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進一步地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新風氣。
海外史家關注的,也是學雷鋒的政治含義。有關著作提到的關聯(lián)事件,還有廬山會議后“*地位的上升”、“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批“合二而一”等等。邁斯納指出,60年代初,解放軍“首次出現(xiàn)在中國政治舞臺上。軍隊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于宣傳方式。第一個被作為標準的毛澤東主義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揚的軍人英雄,是具有傳奇色彩的雷鋒”。
但無論如何,雷鋒本人在世之時,畢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實,在絕大多數(shù)國人心目中,學雷鋒始終是一項提倡助人為樂的公益活動。不論其緣起如何,經過四十年磨礪,如今已被簡化為“再單純不過的符號”——可以“極凝練地概括為三個字:‘做好事!’。這顯然比用“政治掛帥”或“無私奉獻”概括“雷鋒精神”,來得更貼切、更平實、更少非議。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討“雷鋒精神”是屬于“共產主義精神”、“時代精神”還是“民族精神”;“雷鋒精神”與今日市場經濟、消費社會,是“對立”的、“互補”的,還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讓他們繼續(xù)探討下去好了。
過去大半個世紀里,以平凡而偉大見諸各類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勝枚舉:張思德、孟泰、時傳祥、朱伯儒、李素麗、孔繁森……
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同志因公殉職后,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1日,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1963年3月5日,偉大領袖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此后,掀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后,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以其不平凡的一生最終成為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鋒精神培育著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長,也為我們做著的榜樣。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積淀,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fā)展的與時俱進的精神。雷鋒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精神,那種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立足崗位艱苦奮斗的敬業(yè)精神,那種對同志、對群眾像春天般溫暖,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都是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大力發(fā)揚和倡導的;而《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的勵志歌曲激勵了一代代中華兒女向雷鋒同志那樣做著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的、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著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yè)無私奉獻。他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征。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3月5日
學雷鋒紀念日
自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題詞、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后,每年的3月5日成為“學雷鋒紀念日”。從此,人們高聲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做著好人好事,影響了幾代人。
1990年3月5日,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
在廣泛持久開展學習雷鋒活動中,全國、全軍各部隊和全國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xiàn)出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鋒精神培育著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長。
湖南雷鋒紀念館
湖南雷鋒紀念館自1968年開館迄今,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朋友1150多萬人次,為宣傳,弘揚雷鋒精神,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他們弘揚了雷鋒舍己為人的精神!優(yōu)秀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雷鋒永垂不朽!
【雷鋒人物軼事】
人民勤務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的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也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兒的中年婦女。原來這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熱淚地問:“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個單位的?”雷鋒回答道:“我叫解放軍,家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發(fā)抖,就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便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雷鋒說:“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
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于黨,歸于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于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
幫助老人
一次,雷鋒從安東(今丹東)回來,要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地下通道時,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地邁著,雷鋒走上前問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用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您到撫順。”老人感動極了,一口一個好孩子地夸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面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肚子。”“孩子”這個親切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
老人說,她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地問雷鋒:“孩子,你知道這地方嗎?”雷鋒雖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鋒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大娘用地圖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母子一見面,老大娘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位解放軍,要不然,還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謝雷鋒。雷鋒卻說:“謝什么啊,這是我應該做的。”
釘子精神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鉆。
團結友愛
雷鋒經常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zhàn)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zhàn)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后,以小周的名義給家里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zhàn)友小韓在夜里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fā)現(xiàn)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wèi)生連開了些藥。
開藥回來后,見一個建筑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燒水棚旁有幾輛空車,雷鋒推起一輛就走,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廣播員小姐得知情況去采訪他,問他為什么來,叫什么,哪個部隊的。他說:“我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力盡一份力。”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著干活去了。廣播員廣播了有位解放軍戰(zhàn)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這件事,工人們受到鼓舞,一個個都更賣力的干起來,還與雷鋒比賽。于是這天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干完活還上車取了軍裝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實管理員爺爺看到雷鋒的軍裝里夾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爺爺當雷鋒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場誤會。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fā)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zhàn)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qū)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qū)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qū)捐獻出自己全部的積蓄。
孩子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鋒先后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如今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于團結小朋友,啟發(fā)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建設路小學六年級的小馬同學就是經過雷鋒的耐心教導,逐漸克服了愛玩、愛鬧的缺點,學習取得進步,并佩戴上了紅領巾。
模范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的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一個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愿自己淋得透濕,也不讓她們受罪。他們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那對母子安全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