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重視冬小麥種肥施用
進入寒露節氣后氣溫更低,天氣由涼轉冷,南方廣大地區要進入秋季且秋意漸濃,東北和西北會呈現深秋景象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可能開始降霜或降雪;寒露節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華北與西北地區10月份的降水量一般很少;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往往給越冬作物的適時播種和苗期生長帶來困難。
從農業種植管理看,冬小麥的播種是本節氣的重要農事,而且涉及地區很廣,各地適宜播期有所區別,正如農諺所云:“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冬小麥是越冬作物,生育期長,從秋種至來年的返青、拔節、抽穗、灌漿和形成產量經歷漫長時段,尤其是播種到返青這段,正逢冬春兩季的低溫和干旱氣候。為了保證冬小麥安全越冬和順利返青,進而為高產打下基礎,只有抓住播種這一基礎環節,培育整齊、健壯而抗性較強的麥苗群體才行。為此,精施種肥就是一項效果明顯而又可行的關鍵措施。
冬小麥獲高產是不可忽視種肥的。施種肥的作用主要是為麥苗提供所需的養分。當幼苗剛出來時,根系發育弱,吸收肥水的能力很差,而廣大北方麥區在冬小麥播種時,土溫已經較低,土壤自身的養分釋放緩慢,很可能出現供應不上的問題。而冬小麥苗期對于營養的需求數量雖然不多,但很敏感與嚴格,需要供應少而精的營養。因此,種肥的作用在于保證小麥苗齊苗壯,順利越冬,及時返青。這是冬小麥獲高產的關鍵之一。此時精施種肥可以提高麥苗抗旱抗寒能力,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在肥力不太高或常年不施有機肥的麥田種植冬小麥時,既要結合耕地深施氮磷鉀復合性基肥,又要在播種時精施適量種肥。只有這樣才可培養壯苗和提高單產。
種肥施什么肥料呢?種肥最需要的是磷肥。麥苗對磷肥的需要十分迫切,對于磷肥的反應敏感,苗期又是磷素營養的臨界期,此時如果供磷不足或嚴重缺磷,就會出現苗弱和苗不齊。在遇到干旱和寒冷時,還有凍死苗的問題;而過了苗期,以后即使再補施磷肥也不能彌補此時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有人會認為,基肥中已經施了磷,為什么種肥還強調施磷肥呢?因為基肥中磷施得深,而麥苗根系較淺,由于空間的錯位而麥苗吸收不到;同時與磷的特點相關,它在土壤中的移動性比氮和鉀都差,空間有效性低,所以磷肥要分層施用。除了深層施磷基肥以外,還要通過種肥施用速效性磷肥,才可彌補這一缺陷;另外,磷對促進根系發育有明顯的作用,可達到提高其它養分吸收的作用。
因此,種肥適宜的養分配比要以磷為主,配施少量的氮。肥料品種可選復合肥或單質肥。如西北和華北麥區常用的種肥品種有磷酸二銨,在二元復合肥中磷酸二銨和硝酸磷肥都可以用;而長江中下游麥區,最常用的種肥品種是低濃度的過磷酸鈣和適量硫酸銨為宜。但尿素、碳酸氫銨和氯化銨等都是不宜做種肥的。由于種肥適宜的養分配比是磷多氮少,通常不要選用高氮復合肥作種肥,以免引起苗不旺或燒苗問題。
種肥的施用量多少為合理呢?種肥的用量不能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則,提倡精量施用。磷酸二銨以5公斤/畝為宜,雖然它的數量不多,但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過磷酸鈣以8公斤/畝為宜;硫酸銨不要超過5公斤/畝為宜。
最后,種肥的施用方法和施肥的位置同樣很重要,無論采用機播方式還是畜播方式,種肥都不能直接與麥種接觸,要將化肥施在麥種的斜下方2~3公分處,使麥種與常規化肥隔開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