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情的優美隨筆:牽掛
第一范文網:兒行千里母擔憂,車站機場你行色匆匆,四處奔波,你的家人正在祈禱你的平安,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牽掛》。
女兒在家小憩了三天,昨天又要回廣州了。因為是下午四點的高鐵,要等半夜時分才能到,而從廣州南站到她讀書的研究院至少又得幾十分鐘的時間,舟車勞頓一路顛簸讓我擔心。送走了女兒,整個下午心里空落落的,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發呆,屋子里一下顯得冷清了許多。晚上十點休息,可是心里卻怎么也平復不了,巴不得早些收到她報平安的信息。到了下半夜十二點半,我終于忍不住發短息給女兒,也許是心有靈犀,她匆忙回復“剛剛到呢”,我這才放下心來,安然入眠。
女兒出生那年,我還在師范讀書,她是正月十二出生的,我十六要去學校了,臨走時吻著她嫩嫩的臉蛋,怎么也放心不下,弄得妻子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我師范畢業后,女兒跟著我南征北戰,從箬坑到蘆溪,后來又到古溪,雖然時空不斷地變遷,但小棉襖一直在身邊,我心里也少了許多牽掛。
20xx年,女兒去瑞園讀初中,第一次離開我,盡管妻子在那里做生活老師,可以順便照管她,可畢竟是第一次離開我,我在鄉下怎么也放不下心來。記得那年九月底,學校組織老師去屯溪聽課,回來時在縣城吃晚飯,吃飯前央求司機送我去瑞園看看孩子,我懷揣板栗和水果,一進大門女兒老遠就大聲地喊爸爸,看見了一個月未曾謀面的小千金,心里那份喜悅自不必說,如今想來那份甜蜜總是令我回味、咀嚼。
20xx年,我家在縣城買了房子,妻子嫌生活老師工資低,想去電子廠做事,為此我倆產生了分歧,因為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學校——女兒自己會洗衣服嗎,她要是生病了怎么辦?可是那年冬天,妻子還是執意離開了瑞園,那幾個星期,我在鄉下寢食難安,一天到晚惦記著我的寶貝。周末回縣城,我去菜市場,去超市,恨不得把世間最好的食品都買下來,送給孩子品嘗。那時瑞園附近加油站那里有個小飯店,我時常去買一份紅燒豬蹄,吃飯時捧到食堂去,惹得女兒的同學喜形于色的艷羨——“汪穎,你老爸真好啊,又有好菜吃了!”到了初三那個學期,女兒讀初三了,我擔心她學習壓力大,營養跟不上,周末兩天我都騎著自行車,燒好菜肴,買上水果和牛奶,把車簍子塞得滿滿的,在食堂里值班的吳中立校長總是對我說:“又來看女兒了,你是個好爸爸!”從我家到瑞園來回有十里路程,返程有一段是上坡路,我便推著車走,到家時人已是氣喘吁吁。女兒刻苦、懂事,那年中考取得了全縣第八名的好成績,分數出來時,全家人都抑制不住滿心的歡喜。相比之下,我付出再多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女兒讀了高中后,我仍是放心不下。我家住鳳凰小區,離一中有五里路程,最擔心的是孩子的交通安全。每晚十點半,我便準時打電話給女兒,總是重復那一句話:“你到家了嗎?”看似簡單不過的一句普通的問候,其實蘊含了天下父親對孩子的關懷和牽掛啊。女兒讀高二時,患了腎結石,每當發作之時,疼痛難忍,影響了生活和學習。后來打聽到中醫院有個“碎石科”,我和妻子便帶女兒去那里打結石,記得第一次去,醫生叫女兒喝水,她沒喝兩口全都吐了出來,好在那里碎石效果不錯,前后打過三次。從那以后,我們總是吩咐孩子多喝水多運動,這幾年一直沒有再疼過,了卻了全家人的一塊心病。
20xx年8月28日,我送女兒去合肥安徽大學讀書,這是孩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遠門。第一天陪著她報名,購買生活用品,第二天臨別時,記得她在食堂邊的操場上軍訓,我好不容易找到她,滿肚子的囑咐之語竟然無語凝噎,教官催著她列隊,她只說了一句:“爸爸你走吧,我沒事的。”為了不影響孩子的情緒,我果斷的走了,消失在安大偌大的校園里。那年十月份,我和妻子坐著老式火車,顛簸九個小時,背著十斤重的棉絮,去合肥看望孩子。火車到站時,才凌晨四點,我和妻便坐在棉絮上打盹,等到天亮時坐公交去安大。妻子最怕出門,整個晚上沒有睡好覺,人跟生病了一樣,可是當看到女兒陽光快樂的樣子,當全家人在校門口飯店一邊吃飯一邊說笑時,滿身的疲憊早已融化在其樂融融的親情里,而今都成了留在濱湖的美好回憶了。
再后來,女兒去了北京和廣州讀書,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學業繁重聚少離多,一年之中在家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少。好在科技發達,周末一家人視頻通話,看看孩子的樣子,聽聽孩子的聲音,多少消弭了些許對孩子的牽掛之情吧。而當萬家燈火之時,你的親人早已燒好了飯菜等待你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