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年味兒作文1500字
【例文1】
話說,這過年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我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但過年,您過出了特色嗎?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請來聽聽我家是怎么過年的吧!
“漂香四溢飯菜味”
“開飯啦,大家都來啊,吃年飯了。”隨著姑姑的一陣吆喝,我們都聞訊聚集到了餐桌上,“快點啊,別人說不好都在搶菜了,我可不想和你做“掃尾”工作”媽媽不耐煩的拉著我“哎呀知道了,不就是一頓煩嘛,怎么像趕集似的。”我若無其事的邊走邊說,可剛走進飯廳,一陣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我定睛一看,“乖乖,這么多的菜,都快趕上滿漢全席了,什么紅燒肉,糖醋魚,都是我最愛吃的,幸好聽了媽媽的話,要不然真得進行“掃尾”工作了”想著想著,我的嘴巴早已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在看看我身邊的人們,呵呵,一個個都像是戰場上的士兵,都拿著自己的“武器”準備奮勇殺敵似的,這時,廚師姑姑發話了“大家看哈,這糖醋魚,味甜色香,預示著年年有“魚”,這紅燒排骨,色澤紅潤,預示著“紅紅火火”……”跟你們說實話,我當時可真沒怎么聽進去,全盯著這菜上了,生怕被搶了去似的,等姑姑慢慢悠悠的介紹完,大家知道終于要上“戰場”了,都紛紛的提起了精神,“那大家開始吃吧”隨著爺爺這位“司令”的一聲令下,我們便進入了一片“廝殺喊打”聲中。
“笑料百出表演味”
吃完了飯,想必大家肯定要消遣消遣,找個樂子吧,這不,我們家就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春節聯歡晚會”,這主持人當然就非我莫屬了,大家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講冷笑話,的確把臺下的觀眾們給逗樂了,這時,與老爸喝的大醉的叔叔搖搖晃晃的走了過來,那走路的姿勢有點像“貓步”,“哈哈”,當時我們大部分人就已經笑的不行了,可后來,叔叔搶過了我的話筒,唱起了什么《青藏高原》,“啊啊啊,這就是青藏高原”在唱到高潮的時候,突然一下唱不上去了,可叔叔他呢,硬是在“打腫了臉撐胖子”,不停的在“啊啊啊”“哈哈哈,臺下的人們笑的更是厲害了,幾乎快到了人仰馬翻的地步。”就這樣,叔叔最終被姑姑“趕”下了臺,這場晚會也因為叔叔的“爆笑”鬧劇而收場。
“驚天動地火藥味”
這過年最熱鬧,最好玩的莫過于放煙花了,這不,時間就快指到12那個位置了,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飛奔著下了樓,來到空地上,“哇”我又禁不住叫了一聲,原來大伙一個個的都比我的玩心還大,都已經把自己的“軍火”擺放到指定位置了,我也不甘示弱,在鐵哥們叔叔的幫助下,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射”計劃,按時間的順序依次發射,“10。9。8…。。”隨著時間一秒秒的倒數,我們也屏住呼吸,各自就位,迎接這新年的來臨,當倒數到0的時候,第一發禮花拖著長長的尾巴飛向了天空,在空中綻放出了燦爛的光彩,緊接著,數百發禮花同時飛向天空“咚咚咚”那聲音震耳欲聾,身邊膽小的妹妹都堵住了自己的耳朵,但也禁不住對這漂亮的煙花發出贊嘆,隨著一發發禮花的上天,一次次震耳欲聾的聲響,他也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在向大家述說著“新年好!”
這便是我家過的新年,怎么樣,還行吧。
【例文2】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任然保留著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可是它那火箭高速般的發展卻讓這中間的有些東西變了味道。
紅包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并常用于過年的一句話。紅包起源于明清時候,是傳統意義上的壓歲錢,也是農歷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起初,包的只是100塊(約現在的1分,只能買顆糖果之類的)五六十年代,包的是幾分、幾毛;后來,包的錢財越來越多,用處也開始不單純只是送一份祝福。
一位在香港讀大學的朋友說道:香港的紅包包的大多數是10元、20元的港幣,有的甚至是一條紙上祝福。
一位在內地讀小學的孩子說道:我這些年收的紅包儲起來多達20萬元人民幣。
甚至,一些下層官員遞給上司的紅包,大吉大利、紅包薄厚,詭異的笑臉相逢卻笑里藏刀,互相一個握手點頭,你我心照不宣!
年貨
趁著特殊節假,商場抓緊時機、提早預備。一堆堆貨品前后擺放的價格牌令多數人不禁贊嘆:現在的一百塊能買到些什么呢?物漲、貨漲,唯獨工資不漲!可是,這真的是物超所值嗎?不!這都是人心惹的禍——大多數人選年貨的標準是:拿出手的時候要顯得闊氣。各商家看準了這一商業契機紛紛給自己的物品包上一件件誘人的包裝。由此,價格就仗著突飛猛升,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那些所謂耀眼霸氣的包裝只能換來一句左耳進右耳出、從不進腦、從不深刻的“呀!這包裝真漂亮”,過后還不是當成廢物賣掉,有誰會留著呢?那您又多浪費了多少錢呢?
過年時節,走親探訪肯定少不了滿手年貨。有些人過年一家團聚普普通通便是福,從來不奢求;有些人一袋年貨過百千,從來不吝嗇。親眼可見,要么是推推讓讓好不容易收下了,要么就是拿一袋去、提一袋回,反正結果都是多得吃不完,擺著堆灰塵——你若喜歡、你拿去,你若不喜歡就垃圾桶拿去。
年飯
自從東方的中國巨龍騰飛之后,經濟迅速發展,一年辛勤勞動下來大家都掙得盆滿捧滿。
年飯大家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特色,而早已提早預訂完畢的馳名酒樓敞開大門等待貴客某天大駕光臨。要是遲了一步,就只能收到千篇一律的回復,通俗來講就是:現在想訂?對不起,明年請早!
但在中國這地大人多的陸地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一些人,以幸福為名,一家只能吃條魚、配些飯、帶些談笑,于是嘗了富人們一頓中的小東西。
一些人,以“辛勤”為名,一心只想訂間房、配上奢侈、帶上銀行卡、留下名貴剩菜,于是吃了窮人們一年里的所有飯菜。
誰還記得?那些年,錢財不多、單純祝福的紅包;
誰還記得?那些年,普普通通、互相交換的年貨;
誰還記得?那些年,一家團聚、幸福滿滿的年飯;
今時今日,誰還會因為長輩給的一毛幾分的紅包連夜晚作夢都還滿臉笑容?
今時今日,誰還會肆意地滿街大跑只為在這新春佳節圖個開心,玩個夠本?
今時今日,誰還會大過年的在門口坐著,一邊看著小孩子們玩耍一邊跟左右鄰居毫不吝嗇地談笑?
那時那日的過年味道真的尋不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