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月的作文800字
明月如水,明月如畫,明月如詩,明月如歌。從古自今明月都是學子們寫作的好題材。下面是關于明月的作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關于明月的作文篇一:我心中的明月
每當,我總會站在窗邊,期待那一輪明月來與我相見,它是那么遙遠卻又如此親近,一切苦悶、傷痛與它傾訴后,似乎都變得不那么重要;而我心中有一輪明月,它讓我再次看清前方的路。
記得是初二,那時突然犯了,對于聲樂專業的我,無疑是晴天霹靂,我開始懼怕開口,我害怕聽見自己嘶啞的聲音,我從小堅持的特長將毀于一旦,我氣憤,我無奈,我傷心;前面的路,我將如何走下去?沒有明亮的嗓音,我還能做何事,我失望,迷茫,但我沒有放棄,我寄予一線希望盼望能把病治好。
我與以前一樣去老師家練歌,聽著他人動聽的歌聲,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我坐在排練廳的角落,聽著MP4里清晰的鋼琴聲,偌大的排練廳,只有我一人,黑暗將我包圍,仿佛隨時可以吞噬我,我抖動著雙唇希望能唱出滿意的音符,哪怕一個音;但終究,我無法開口。月光從窗外探進,灑落在鏡前,它像精靈將黑暗驅除,忽然,一個人影從窗邊向我走來,近了才知是老師,老師盤腿坐在我跟前,“看到那一輪明月了嗎?它多美啊!但你知道嗎,它要沖破層云,才能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老師突如其來的一段話讓我一頭霧水。她牽起我的手,走到鏡前,我看見我們踩在月光上,我看見一位氣質非凡、透出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與一個頭發散亂、面無表情的小女孩。老師扎起我的頭發,讓我挺直背,她打開鋼琴曲,與我盤膝而坐,她將我的手放在她的手上,隨著她在地板上敲出一段旋律,我與她相視一笑,我脫離她的手,自己飛旋起來,在這一刻,我忘卻了時間,忘卻了壓力,忘卻了目標,只傾注于這一刻,我抬頭,看見被月光籠罩的我們彈奏著我們的音符,我們的情緒。我們映著月光跳起舞,旋轉,舞蹈,汗水與月光融合,如星彌漫在排練廳;一曲終了,四周異常安靜,只聽見兩個均勻的呼吸聲還跟隨著節奏打著拍子,我與老師在鏡中相視,月中感動。我感受到了,那一輪明月克服了重重云層,成功將月光灑向人間,而老師則送予我一輪明月,它亮在我心,清除了黑暗。那天晚上,我依然沒有開口,但我的心門已經敞開。
之后一個星期,媽媽將我帶往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我的聲音又變回以前般明亮,不,是比以前更開朗!我想,如我沒有經歷一場心靈的洗禮,沒有認識到困難所在而去想辦法克服它,即便我的噪音好了,我依然無法唱出婉轉動聽的歌聲。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學習生活,在遇到困難時,總先往壞的方面想,心中沒有明媚,容易失意。但那次,老師送我了那一輪明月,讓我將心靈凈化,讓我看清前方的路,還有許多需要我去克服的困難。
帶上一輪明月,我繼續前行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輪明月伴行,我得到了;你呢?是否也找到了它?得到了它呢?送你一輪明月,前方的路明亮而寬廣!
關于明月的作文篇二:中秋明月
又到了一年的中秋節,所謂團圓節,我呆呆地在窗外看著那輪皎潔的月亮。有些模仿“倚欄而立”的感覺,我對自己的想法感到有些好笑,仍繼續角色扮演。
那輪明月,圓圓的,小學的時候老師總教我們說:“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圓圓的月亮像臉龐。”我卻著實不解,不像呀,小船還要有船桿呢!臉龐上的眉眼口鼻呢?要我說,彎彎的月亮像笑起來嘴巴的弧線,圓圓的月亮像圓圓的貓眼睛。
在月亮之下,多少古人的思緒紛飛,為今人染上一點愁思。突然想起一句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人熟能詳的詩,卻讓此時的我有了應景的感覺。我抬起頭,那輪明月,空靈又滿含故事,一言不發地在天上掛著。低頭思故鄉我也是有,也想念那些小伙伴,可漸漸慢慢疏遠了,在QQ上也一言不發。偶爾到空間看一看,點一個贊,卻再也表示不出什么。小時候他們的臉龐,圓圓的,個子小小的,一個小玩意都可以玩得很開心。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蘇軾的詩句成了千古名句,這首詞也改編成了歌,王菲的唱法迷離又空靈,讓人捉摸不透的感覺,隔了一層白茫茫的霧,但朦朧產生美。但這是多么巧的一句詩呀,但我抬頭看著月亮,想著嫦娥奔月的的傳說,此時,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抬頭望月,思緒萬千?
……
中秋,秋天的感覺總是透著暑氣盡去的初涼,那份涼意又勾起了我的思念。
那遠方的友人,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在看著月亮。有些時日沒見,你還是一樣清秀卻瘦弱嗎?你還是一樣愛打抱不平喜歡扮演英雄角色總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嗎?
我相信你還是一樣的吧,你不曾變過。
你總是很開心,你執著地有著自己的偶像,就算沒見到你也總說還有機會的,愿你有一天見到她。每個人的故事都在繼續,此時我卻很想和你聊聊,就像從前一樣,可惜我們早已不是同學,也不曾再偶遇。
我希望是邂逅。偶遇與邂逅,一個放慢了生活,一個驚艷了時光。我希望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要傷心與哭泣。
關于明月的作文篇二:明月
偉大的詞人蘇軾曾有《赤壁賦》中寫到”桂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傍晚,夜幕垂下了,蛙鼓響了,螢火亮了,我望著河水,見那河水發亮了,像黎明的晨曦。望,那河水開始有銀蛇游動了,抬頭看呀,一辦金黃的明月,抖抖地出現在我面前,金燦燦、明晃晃,我驚呆了,兩眼癡知地望著這樣輝煌、這樣嫵媚的明月,它如同一枚熟透了的柿子,散溢著濃馥的芳馨,飽蘊著汁液,沾著蒙蒙的水汽。它金色的流汁,金色的柔光潑潑灑灑地傾瀉在故鄉廣闊的田野上,遠近的房檐、樹梢、垛頂、水痕,全部泛出淡淡的金色光,一陣微風吹過,田野的光便閃閃地流動起來,飄起東,飄到西,飄到南,飄到北,對這耳話一陣,對那親吻一會兒。悄地、悄然地,不出一點兒聲響。這時候,誰要咳嗽一聲,它會驚恐不已,迅速地躲在背后,或是用小草將自己遮掩。我狂喜地望著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進月的夢境,一切都是閃閃爍爍、蓬蓬勃勃,我陶醉在這金色的夢中了。
這令我想到了:李的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王昌齡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辛棄疾的“誰共我,醉明月。”范促淹的“明月樓高休孤倚,灑入愁腸,化做相思淚。”晏殊的“明月不,斜光到曉穿朱戶。”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歐陽修的“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陸游的漏聲斷,日斜窗紙。”
古詩詞中,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悉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和李清照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寫出了濃郁的思鄉之情,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和李白的“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水。”忙做一滴滴想思淚,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道出了人生真諦。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雅士,以明月寄托自己的情懷,抒發自己的感嘆與志向。也正因為有這些文人雅士,明月才顯得魅力回射,美麗無比。
在我眼中,世界最美的唯有那天空中圓缺不定的玉盤,帶有一絲傷感的明月,有了它太陽都顯得稍遜一籌,它是黑夜里的一片燦爛,一片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