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關于打太極的作文
太極就是講究靜和慢。就這兩東西就可以搞上幾十個動作,可見太極是多么變化多端呀。小編收集了打太極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打太極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聽說過太極這門武術,我以為現代人都是通過這種武術來打擊別人的。可是在現代看來,太極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武術,而且還是一個平心靜氣的好辦法。
今天早上,媽媽看我每天都心浮氣躁的,便叫我去暑期武術班練練太極。我當初以為太極是門很耗力氣的武術,便固執的不想去。媽媽拉著我來到了新海公園(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市橋)練太極。在路上的時候,媽媽告訴我,這是武術,要對師傅有禮貌!來到“師傅”的“家門”前,我大驚失色,眼睛直直得看著一個招牌——陳家溝太極拳廣州·番禺分部。陳家溝不是太極2電影里的功夫圣地嗎,跑這里來了?心下想時,只見一個姓陳的師傅來拜見我們。他行了一個標準的抱拳禮!媽媽叫我先去練習,自己先去交錢。我看了看周圍的小朋友,一個個都在熱身呢——讓自己的腿頂過自己的肩膀,用手擋著。我問了一下,說要走十個來回,我打了個哆嗦,天哪,這還叫人怎么活?
交完錢媽媽就叫我好好練太極,不要玩,然后去買菜去了。師傅過來了,我們都立正,生怕有什么錯誤。開頭都是熱身,所以我和小伙伴們都很快地熟悉了起來。雖然要走十個來回,不過姿勢卻挺簡單的——踢腿,用手擋住,手要一直在腦袋上放,支撐腳不能彎曲和頂起。雖然簡單,卻不知怎的,總會出一大會兒汗,師傅說這是為了拉開筋骨。熱完身了,就開始學真正的武術了。我們開頭學的是抱拳禮,因為這是太極拳最最基礎的動作,如果這個動作沒學好,就等于對別人不尊重。這個抱拳禮可不簡單,首先,左拳右掌,合攏同時左腳往前跨一步,合攏后后腳跟上,然后將左手右手都往外推——那么多動作才一個抱拳禮呢,可想而知后面的動作該多難。我們學了5分鐘這動作,之后就開始做基礎動作了,古話說是氣運丹田。這個動作,兩腳扎馬步,卻不能使勁,以八字形環繞(八卦)右腳先,左腳后,同時右手先以畫弧度和左手相對,也就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交換時兩手都往外推,慢慢再運回來,如此反復,手腳要搭配和諧還真需要15分鐘練習。太極拳本來就是以柔克剛,所以動作都要柔,你要打太極拳只用非常小的力氣可以打出來,不過當你用大力氣的時候做這動作你會越來越不和諧,不用力反倒自己又協調出來了,這就是太極的妙處之一。第三個動作是走貓步。這坑爹的步法倒是有一定趣性,你要走的時候,要慢,而步子要盡量跨大,還不能使力氣,所以當你走的時候,左腿向上提,左腳不出力,要讓腳毫不費力的垂在腿下,只是腿在使力,只用把可以提起來的力使出來就是了。落地式,腳尖先抬起,腳跟先落地,后是腳掌,然后才是腳尖,右腳重復。光是這一貓步就有好多步驟,你用力,呵呵,你會覺得比軍訓還累,你靜下心來,你不用力,你都可以慢慢走了,只是有點不自然。這堂課還有最后一個動作,扎馬步,深吸氣。如果你越想著累,你就會越累,如果你靜下心來,深呼吸,慢慢呼氣,你就感覺不累了。下課了,你會發現,你的腳,都已經酥軟了。
太極就是講究靜和慢。就這兩東西就可以搞上幾十個動作,可見太極是多么變化多端呀。
第二篇:打太極
太極拳起源于中國,剛柔相濟,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太極拳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傳播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當王老師說教我們學打太極拳時,同學們歡呼雀躍,興奮不已,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我們來到一塊平坦的草坪上,迅速以王老師為中心,扇形排好隊。王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太極拳的基本方法:掤、捋、擠、按、采、捌、肘、靠、進、退、顧、盼、定,并告訴我們,做這些動作時要徐緩舒暢,練拳時必須正腰、收顎、直背、垂肩,有飄然騰云之意境。他還用清代拳師的話形容“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接著,王老師邊講解,邊給我們示范。
我們學的是最簡單的太極拳——24式簡化太極拳。這套太極拳的動作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名稱十分有趣好記。從開始的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到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24式新奇而陌生的名稱,十分有趣。王老師希望我們先學動作,再記名稱。
在王老師的鼓勵下,我認真而又耐心地跟著做,一招一式都模仿他的動作,每個動作盡量做到位。如海底撈針這一招,王老師做得那么優美、好看,而我與其說是“大海撈針”,不如說“大海撈球”,手指沒有伸直,手掌沒有伸平,幼稚、滑稽的動作引得圍觀的同學哈哈大笑。下勢、蹬腳、發力等動作,看起來徐緩、平穩,可我操練起來往往手忙腳亂,顧了上肢,顧不了下腳,顧了正腰,顧不了垂肩。可我不灰心,認真學,模仿王老師的每一個動作,經過一節課的學習,初步掌握了“24式簡化太極拳”中的前12招的要領。
下課的時候,盡管覺得腰酸背疼,但我還是十分開心,因為太極拳既能用來防身,又能用來健身。我一定要繼續學習打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