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少,所以需要自由作文
年少是一種資本,我們年少,我們無知無畏,我們需要自由的空氣去自由翱翔,在藍天下飛舞。
因為年少,所以需要自由作文
當輕靈的風拂過臉龐,升學的束縛卻把自己牢牢困進枷鎖,無法呼吸。蔚藍的天有無數生靈在嬉戲,而我,卻只能拿著單一的教科書,灌輸著始終如一的題目。我渴望自由,渴望在山林草木間喊出自己的心聲:我需要自由和快樂!
每每到了周末,回到家,拿出作業、背誦資料,下午補課。周末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進行著。有些同學的QQ簽名上都寫出了對學習的厭倦,外婆在每次上學前都會笑呵呵的說我又被關進了籠子里,就要被馴服啦。就算有時也會覺得學校是個好地方啊。
從小我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幼兒園,家長囑咐要拿小紅花;1-3年級,家長囑咐要考100分;4-6年級,家長囑咐要考上重點學校······不知到了中學,我們又會面臨怎樣一般非人的折磨?
還小,家長們就非常喜歡那我們去和其他優秀的小孩作比較,因而我們耳邊經常回蕩著“怎么不像人家學學······”之類的聲音,唉,聽多了還真是“余音繞梁”啊!
如果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那么它是自由的。幻想你有了大鵬的翅膀就能夠飛翔,那是你要的自由嗎?
我想要的自由,并不是虛幻、不存在的,我只想沒有煩惱、輕輕松松的過一天,只要作業不堆積成山,那我就欣慰了。翻開最近的詞典,作業那一行是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目光再移向玩耍,那真是不可言說。
老師會表揚我們放下玩耍做作業,會表揚我們按時完成課堂任務。但這都不是我們真正想擁有的。有一位詩人寫過:“起碼我們可以在孩子那兒聽到自由的歡笑。”我想,這在學校里已經快絕跡了吧,除了那無憂無慮的低年級,恐怕就只有窸窸窣窣的翻書聲和筆尖劃在作業本上那刺耳的“茲茲”聲了······
云飄逸,因為它自由。碧空中幾點淡淡的浮云,春和景,這是意境;夕陽邊幾抹殷紅的流蘇,殘陽如血,這是美麗;夜幕里幾片輕柔的薄紗,月色朦朧,這便是一種境界。自由賦予了云之飄逸,云的飄逸又使它更顯自由。
我真的渴望自由,我理解父母望女成鳳的夢想,但是他們應該給我們一些自由,放開我們的手,讓我們自己去搏,讓我們自己去闖。只有真正的放手,才能讓孩子成長起來。
清晨,睜開你的雙眼,豎起你的雙耳,聆聽鳥兒在天空自由地歌聲;晌午,打開你的電視,放開你的眼界,欣賞魚兒在海洋自由地舞蹈;夜晚,站在你的窗前,輕松你的心情,仰望星星在宇宙自由地閃爍。自由如水,可以隨意的流動,自由如風,可以隨意的飄動。
“我要飛的更高,飛得更高······”
我們年少,我們需要自由的成長,我們需要體驗自由的快樂,而不是在作業和壓力的海洋里“暢游”。
······
我們年少,我們需要自由······
因為年少,所以需要自由作文
每當我看見窗外的小鳥,就會不由自主的羨慕它們的自由。小鳥的自由在天空,魚兒的自由在水中,獵豹的自由在大地,而年少的我們,自由又在哪里?
現在學校實行兩周放一次假期,真是累壞了我們,終于經過了兩周的煎熬,我們要回家了,我本想回家痛痛快快的玩兩天的,可誰知我的計劃很快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媽媽給我僅有的兩天假期又報了英語輔導班,唉,真是晴天霹靂啊!
有一天,我因為發燒而沒有去上輔導班,而是在家休息,退燒后,我寫完了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就想趁這個時候放松一下心情,于是我打開了電腦聽起了音樂,就當我陶醉其中時,就聽見媽媽那輕快的腳步聲,我想:媽媽應該會讓我聽一會兒音樂的,況且我也把作業寫完了。可事實并非如此,當媽媽發現我在聽音樂時,臉上的笑容立刻煙消云散,就問:“你的作業寫完了嗎?”我點了點頭,心里卻在默默地記歌詞。媽媽又說:“快去復習功課,就要考試了,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媽媽的話就像一發炮彈轟到了我軍大旗,城市陷落,我就像一個打了敗仗的兵,垂頭喪氣的滾進了媽媽的魔鬼訓練營里,不得不拋棄美妙的音樂,來面對獰笑的數學書、語文書、英語書、歷史書……咿咿呀呀的讀。
我的生活中除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之外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沒有一點點可容我自由分配的時間,甚至上網聊天也要聊與學習有關的事情,沒有一點點自由。
我想肯定會有許多像我一樣的人,每天的生活都被學習排得滿滿的,其實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們都懂,但只求能給我們一些自由,哪怕只有一點點!
因為年少,所以需要自由作文
雖然我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有愛我的爸爸媽媽,但是我生活的并不自由。
因為從小我的媽媽就給我施加了許多壓力,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在雙休日可以拉著爸爸媽媽的手開開心心的去上街,可以和伙伴們無憂無慮的玩耍,而我呢,要背著重重的書包去補習。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痛苦的學習下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錯過了我這朵小花所該綻放的季節。
有一天,同學邀我去她家玩,我一口就答應了,因為我認為媽媽會同意的。可是當我回家和媽媽說時,媽媽卻不讓,她問我:“你現在主要的任務是學習,還是玩?”聽到這句話我大聲叫到:“我什么時候出去玩過,不就這一次嘛,你不也常常和阿姨們聚會、逛街嗎?你這分明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哼!”說完后我便沖進房間。
沖進房間的我忽然懊悔不已,畢竟作為父母的都會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再說了,現在的社會競爭力又太強,連一個博士生要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談何容易!父母也希望我們有一個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來,他們難道也受得了我們那沒日沒夜的學習、每時每刻的考試嗎?每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孩子們有了“近視眼”的代名詞,而奧數、英語、藝術、書法、作文成了孩子們“值班”的地方……想到這些,我感到十分內疚,而且媽媽是大人,我是學生,當然兩個不同職業的人,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我怎么能與媽媽相比呢?這時的她,心里也一定難受吧!
可是媽媽,我還是希望你能給年少的我,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