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感念親恩,傳承孝道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孝道的美好傳統(tǒng)。
【作文:感念親恩,傳承孝道】
在這個,長在這個世界,都源于。是父母給了們,是父母哺育我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百善孝為先”嗎?
“百善孝為先”在大善之中“孝”被排在了第一位。可見古人對于孝敬長輩的重視。從古至今,孝敬父母的例子多不勝數(shù):介子推為母而死,光榮;李魁只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后世;香九齡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
可是如今上封建思想的推翻,思想的進步,卻使許多人忘了這條我們人人都應弘揚的。社會上出現(xiàn)了“啃老族”使老人在晚年非但不能余生,肩上的負擔更是加重了不少,這是使人們唾棄的行為,可是那些人卻不為所動,覺得拿父母的錢是理所應當?shù)摹S腥擞梢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為省錢使老人變勞力;有人為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了啊!田地、房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么多干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了幾把淚?也沒有人再來你。
在這個社會上有人醫(y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yǎng)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在一些慈善家眼里,捐錢只不過是一種體現(xiàn)家財?shù)姆绞剑@些人做到的不過是在經(jīng)濟上掏出荷包里的一小部分給予這些老人卻沒來的及或者根本沒有想過里安撫老人們的靈魂。這已經(jīng)是讓人們沉默的社會現(xiàn)象。而孔子也曾經(jīng)說,對于供養(yǎng)父母,心無恭敬,那么與養(yǎng)貓狗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由此看來,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無缺,心寬康泰,自己做事要端正,不給父母牽累,不讓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錯,也要婉轉的直言不諱。這才稱得上孝。
但是孝的意義,并不限于對父母的孝順,應該從做起,進而“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擴充至整個社會和國家。
【作文:感念親恩,傳承孝道】
我們從哪里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二十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yǎng)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總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jīng)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xiàn)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是我二十歲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里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yǎng)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大家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jù)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作文:感念親恩,傳承孝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jié)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外公的墓地。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
那柳條也低垂著頭……啊!清明節(jié)真使人傷心!到了外公的墓前,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過了一會兒,媽媽又拿起一塊干干凈凈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fā)光。我也把一束鮮花放在墓前,過了一會兒,媽媽哭了,哭得很悲傷,這也讓我想起了我跟外公以前的事:6歲那年,媽媽要去醫(yī)院照顧生病的爸爸,所以只能把我放在外公家,讓外公來照顧我。
一想到要去外公家、去鄉(xiāng)下,我可開心啦!可是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卻像是一個“豬圈”一樣的地方,我討厭這里,我嫌這嫌那,根本就把那里的人當成了“枯干菜”。吃完晚飯后,外公說帶我去學游泳,我高興極了,他手把手一步步地教我,還不停地叫我小心、注意安全,我也很努力地學 在這段時間里我越來越愛我的外公了,并且對我剛來時的想法產(chǎn)生了羞愧。
一轉眼爸爸的病好了,我就要走了,離開外公的時候,外公送給我一件小東西,那是一個護身符,至今我還帶著,可這件禮物卻成了我對外公惟一的思念。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報答去世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