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1200字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真正的生活。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篇一:
如果說社會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燈塔,信念就是推進的風帆。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動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隨處漂泊,甚至會沉沒于急流險灘。大學時代,正是人生風華正茂之際,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將幫助一代有為青年揚起生命的風帆,開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真正的生活。
1910年,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澤東卻立志走出韶山沖繼續求學。經過自己的力爭和親友、老師們的一致勸說,父親才答應他的要求。
在離家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前夕,毛澤東提筆寫了一首《贈父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里。這就是: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
2.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
歷史上,凡是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勵下克服各種困難取得成功的。李時珍踏遍青山,嘗遍百草,寫成《本草綱目》;馬克思嘔心瀝血40年,閱讀1500種書籍,寫出《資本論》。正如高爾基所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鄧小平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共產主義的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犧牲就是為了這個理想。”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莎士比亞說,一個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還算什么東西,簡直不過是一頭牲畜。馬克思說,“真正的人=思維著的人的精神。”
(二)理想信念與大學生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有無理想信念,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決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實,還是庸俗空虛。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創造生活、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
1、引導大學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標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面對的人生課題,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這一重要的人生課題。
2、指引大學生走什么路
大學時期,同學們普遍面臨一系列人生的課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總的原則和目標,這就要確立科學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3、激勵大學生為什么學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為什么學習的問題,是與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學們要把個人的奮斗志向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相聯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結出豐碩的成才之果。
理想信念是人們心靈世界的深層核心。有無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嶺,既把人與動物區別開來,又把高尚充實的人生與庸俗空虛的人生區別開來。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念,還應正確認識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的辯證統一關系。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1、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艱苦斗爭中的選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近現代有識之士和廣大民眾在不斷探索過程中的理性選擇,是歷史發展的邏輯之“理”。
2、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的道路選擇,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邏輯之“理”。
3、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十分輝煌的文明,為人類發展和進步做出了舉世公認的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使命。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實現民族復興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經過新中國成立多年特別是近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代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共同奮斗。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并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馬克思主義信念的科學性: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2.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3.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己任。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發地形成,更不能自發地實現。要想擁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認同理想;要想實現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不懈的奮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一、立志高遠與始于足下
1、立志當高遠
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人生哲學中,非常重視講“志向”。“志向”這個詞具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是確立一個目標和方向;二是以頑強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見,“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確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宋代文學家蘇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證明,在青年時期確立起來的遠大志向是此后事業成功的關鍵。
2、立志做大事
孫中山曾說,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3、立志須躬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現崇高的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壯志需要有步驟,一步步地,踏踏實實地去實現,一步一個腳印,不讓它有一步落空。
二、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與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認識上的誤區和態度上的偏頗,會左右著人們追求理想的行動,從而影響到理想的實現。因此,充分認識理想實現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來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張海迪說,有100次的失敗和挫折,就要有101次的奮斗和追求。
三、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理想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當理想確立之后,就是該付諸行動的時候了。
首先要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理想與現實是一對矛盾,是對立統一的。面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沖突,放棄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這樣做只能使人消極、平庸,不是一個有為青年的選擇。只有堅持遠大理想,通過變革現實,使現實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才是正確解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正確辦法。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想的根本途徑,費爾巴哈曾說過,從理想到實在的過渡,只有在實踐哲學中才有它的地位。
篇二:
理想和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點燃人生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才智,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古今中外,凡是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無不具有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時期,是播種理想、確立信念的黃金時期,是規劃未來、設計人生的關鍵階段。確立怎樣的理想和信念,直接關系到青年大學生度過什么樣的人生,從根本上決定青年大學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理想”一詞,最初來源于希臘語“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鬃又v“三軍可奪率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今天,理想從一般的意義上講,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理想是什么?讀了這首詩,同學們對理想的內涵也許會有新的理解。
理 想 ——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離亂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榮。
理想是珍珠,一顆綴聯著一顆;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美麗的珍珠鏈,歷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古,先輩照子孫。
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
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與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而更多地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歡笑,歡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來,以后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可厭地夸耀著當年的功勛;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身,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果;理想抽芽,揄揚必有濃陰;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2、理想的特征
(1)現實可能性:理想立足于現實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是經過奮斗能夠實現的人生目標。
(2)超前性:理想是人們在對現實的認識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現實,超于現實。
(3)具體歷史性:在不同的社會生活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們會產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對自己理想進行各種調整。
(4)實踐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對未來目標的主觀想象,它要變為現實還要人們在實踐中付出自己的主觀努力。
3、理想的類型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從理想的內容上分有四種:
、偕鐣卫硐耄簩ξ磥砩鐣贫群驼谓Y構的設想、追求和向往;
、诘赖吕硐耄褐溉藗兯蛲妥非蟮睦硐肴烁,做人標準;
③職業理想:人們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和要達到何種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苌罾硐耄喝藗儗σ欢ǖ纳罘绞、生活標準、以及對物資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從理想的對象上分,有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
①個人理想:處在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的個體對于自己的未來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所產生的種種向往和設想。包括個人具體的職業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谏鐣硐耄褐干鐣䴔C體主體乃至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會應該占主導地位的共同奮斗目標。
二者的關系:社會理想決定制約個人理想,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目標一致實現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實現,實現了也會造成損害;個人理想體現社會理想,社會理想依賴于個體理想的得實現。
(二)信念的含義和特征
1、信念的含義
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信念以認識為為基礎,以情感為關鍵,以意志為保證。
2、信念的特征
社會性:信念是在人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積淀了一個人多年的生活經驗,包含了社會環境對他的長期影響,并化為內在的情感。
穩定性:一旦形成,終生不渝,有巨大慣性。
發展性:科學的信念必然會隨著客觀實際的改變而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
理想和信念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理想和信念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理想實現的重要保障。信念是對理想的支持,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標的強大動力。信念一旦形成,就會使人堅貞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在很多情況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當理想作為信念時,它是指人們確信的一種觀點和主張;當信念作為理想時,它是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