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重圓作文900字
破碎,或者說碎片化,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定語。微博、簡訊、表情包以及手機不時的振動將我們的生活切成碎片,我們在碎片中不停地被充滿又感到無比空虛,在科技的進步中收獲又不斷失去。我們迷失在破碎中,卻忘記了破鏡還需重圓。
什么是碎片化的生活?一言以蔽之,即為當今大都市中人們的生活。時不時登高遠眺、泛舟綺梁的古人,自然無法理解如“233”、“101”之類的只言片語背后的含義,無法贊同以段子、雞湯取代詩文的做法,更無法懂得每隔3、4分鐘便劃幾下手機的意義。這樣的生活,帶著極強的時代感,在歷史上確實還是頭一遭。
正如其特征為時代,也是時代催就了它。21世紀初,互聯網的來臨如滔天巨浪,開始沖刷我們固有的生活。最開始,我們不再“望故鄉渺邈”,只因家人短訊即刻便到;而后,我們不再閱讀,只因“3分鐘帶你讀完”的方便;最后,我們放棄了“行萬里路”,只因在家中也可在虛擬的“東西市”買賣“駿馬”與“鞍韉”,看到山河表里,閱盡人間滄桑。這樣的怠情與不再讀書后引發的理解困難,是碎片化潮流中人們在心態與觀念上最大的退化。而二者綜合后,當代的人們也更懶于表達,借助慣有的短語與表情包,仿佛能道盡心中百味,卻在真正的理解無能中,拉遠了各自的距離,將人也隔成“碎片”。
既然碎片化生活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后果,我們能否逃避它?答案卻是:“破”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快節奏、信息爆炸,這些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由于信息快速處理的需要,碎片化閱讀和快速甄別成為現代人提高生活效率的利器;而在社交中,最簡潔的表述也成為幫助人們“逃脫”信息“漸欲迷人眼”這一亂局的幫手;對于時間的分塊規劃以及對細碎時間的利用,也符合了這個社會對于“唯快不破”的追求。
但我們終究無法欣賞一朵被解剖后的花,“重圓”恰恰是對已破之鏡的最好利用。于個人,我們無法在標簽中真正認識他人;于社會,我們無法靠單純的科技或經濟發展即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于文化,唯有綜合各部分,方可看到其中精髓。完整與全面是審美的必要條件,這用“碎片”的技巧,又從碎片中抽身,有才之士才可物盡其用,優秀的文化才能被人贊美。
破鏡須重圓。一味返古是不可求的精神潔癖,盲目逐流則是不負責者的愚昧表現。既能與洪水猛獸共舞,又可縱觀江海之去勢,才是這個時代可遇可求之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