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是生活還是思想?作文1000字
在這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已然離不開我們,人們開始樂而不疲地選用碎片化的方式開始生活。
簡單的讀書,方式也與以前大相徑庭。如今只要打開百度手指輕輕一點,便會得到成千上萬的鏈接,我們只需要看看哪些閱讀量比較高、點贊人數比較多,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打開它們,擷取其中碎片化的信息資料。回憶過往,孔子有翻閱《周易》韋編三絕,蘇軾有讀《阿房宮賦》撒然不倦,平生寫了不少佳文。就算近代文學家也沒有單單一個不翻閱經典著作卻只一味靠拼接采用那些碎片化的資料寫成大作的。
可為什么人們寧愿擷取這碎片化的資料也不愿花時間去看看經典,為什么人們寧愿咀嚼這“碎渣”也不愿在“大餐”面前逗留止步。
碎片化的信息給人們帶來滿足感和快感,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大把大把“資料”便到手了,靠著稀散的信息沾沾自喜完成了“大作”,在順手給發帖人一個贊一個好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無條件相信那干癟沒營養的內容,而那些實實在在的大著作卻無人賞識,甚至被人惡意改編用不少網絡語成低俗的東西卻受到不少人的青睞。人們越來越傾向那些拼的支離破碎的東西。
信息時代也少不了不少app的參與,許多社交軟件就例如微博微信,不少人離不開它們,無論社會上有什么風吹草動人們第一時間得知一定是在這些軟件上而不是看新聞看報紙。我曾經親身目睹過一件事,前段時間網上瘋傳著一段兒子打父親視頻,不少人發表著自己的“大道理”指罵那位兒子,可就在第二天,一段視頻又穿出來說是父親做了對不起兒子的事活該挨打,這下有不少人自作聰明開始評論父親的行為。可試問在坐有當事人么,拼著這碎片化的視頻真的能肆意指責么?簡簡單單的例子,不少明星,因為網友憑借道聽途說來得碎片化信息開始捏造發表評論硬生生逼死不少明星!
真正碎片化的單單是這些信息資料么?
然而,人們的思想逐步開始受到改變,腦袋漸漸成為另一個碎片化的場所,面對問題,開始用腦袋里的碎片化東西東拼西湊組織答案,且任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答案含金量極低。并且養成了單方面有一點碎片化的消息便開始發表自己的言論,不管這些言語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慢慢的社會上彌漫著這種風氣?有一點點碎片化的消息便有不少人便冒出來興風作浪。使不少人以這為樂趣,同時扭曲其他人的思維。
碎片化信息就例如一張撕碎的紙,即使你拿膠水沾在一起可無論也不能拼的天衣無縫,相反到處是裂縫。
碎片化的信息怎樣利用,大概是只能看過一眼吧,真正需要的是你腦子中的“過濾器”,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思想成為碎片,不會依賴碎片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