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一個現(xiàn)代人的無奈作文1000字
每天早晨乘地鐵去學校的路上,我總能看到抓緊一切時間的、匆忙的人群。大部分人低頭看著面前幾寸發(fā)亮的小屏幕,手指快速地在屏幕上劃動著,面無表情。地鐵到站時,他們便飛快按下鎖屏鍵,踏出擁擠的車廂,邁向另一個繁忙而復雜的世界。而他們在屏幕上匆匆瀏覽了幾分鐘的內(nèi)容,也許在關(guān)掉手機的那一刻消失于記憶的大海,又或許使他們留下了些許印象。
近幾年,我常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讀到許多文人痛心疾首地批判著這種“快餐文學”:它占據(jù)了越來越多的市場,甚至有人說,兩分鐘內(nèi)能看完的文章在將來是最受歡迎的;而那些嚴謹而篇幅較長的“大書”反倒把繁忙的現(xiàn)代人們嚇跑了,從而與我們漸行漸遠。我完完全全理解并支持這些文人的感受,但心里更多的,是屬于一個現(xiàn)代人的無奈。
碎片化的時間使得人們很難沉下心來專注地做一件事。比方說一個上班族在地鐵上看一本書,讀到正精彩時,車門突然打開,甜美而機械的女聲提醒道:您該換乘了。于是他只得合上書,在密集得可怕的人群中擠來擠去。我相信當他終于滿頭大汗沖出重圍時,方才讀書的雅興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投向快餐文學的懷抱也情有可原:它從不拖沓,有一些趣味,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仿佛一位完美的地下情人。而且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位“情人”從不奢求你把它放在心上——帶給你短暫的愉悅就是他存在的意義。這么一想,快餐文學的“奉獻精神”,倒是要令人感動落淚了。
而對于如今的社會,“碎片化”未必是一個壞選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閑暇的時間越來越少,人們只得抓住一切可以放松的時間。而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正如廚房里淘米的篩子,讓人們的疲勞和郁悶一點點過濾,不至于郁結(jié)在心難以排遣。從這方面來說,“碎片化”減輕了現(xiàn)代人在重大壓力下過于激烈的情緒爆發(fā),使得人們的情緒保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于是,現(xiàn)代人們每天“狀態(tài)平穩(wěn)”地活著,時不時與那位完美的情人約個小會,一天下來不算難過也不算高興,不愛什么也不恨什么,沒記得什么也沒忘記什么。這樣看來,生活似乎沒缺什么也沒多什么。
我也是這些“現(xiàn)代人”中的一員,日子一天天的過,似乎沒什么不同。認真學習,抽空看看電子書,翻翻手機,每天睡六七個小時。但越來越多滿心疲憊卻難以入睡的晚上,我總會情不自禁想起小時候。那時的我一天能睡九個小時,能把一整天的時間耗在一本讀不太懂的書上。我不用在早晨擁擠的地鐵上面無表情地看著手機屏幕,不用在上學的路上急匆匆地塞兩口早餐。那時候的我做事情很慢:喂一上午的烏龜,和天井里養(yǎng)的大肥兔子互瞪半個鐘頭的眼睛,看書看到眼皮打架還不肯放下,花兩個月的時間寫了篇幼稚的小說……
真傻,我對自己說,臉上帶了點微笑。可是不一會兒,我那很久沒什么情緒波動的心里泛起了點微妙的感情。我閉上眼,嘗試入睡。我想到過去的那一個個無悲無喜的日子,又想到依然無悲無喜的明天。我變得越來越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