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恐遲遲開作文1000字
我首先想說的是,其實難以專心致志地閱讀也并非是讀者方面的錯誤,僅僅因為這個就招致眾人對現代人閱讀習慣的大肆批判,不能不說是過激了。實際上,現在的許多作者,也許他們自己閱讀自己的文章的時候也有難以專心閱讀下去的情況發生,F代社會的文學作品恰似亂花漸欲迷人眼,良莠不齊,很難以偏概全地說些什么,那么我就先從創作談起。
在我的認知中,創作是一件難得孤獨的凄涼的事情,心中塞滿三千故事,落筆理應聽見的是在心中翻涌吶喊的聲音。而現在的作品卻鮮有忠誠而觸動人心的創作過程,曹雪芹寫《紅樓夢》至“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而當代的創造卻不同,連載、評論、稿酬,太多的喧鬧影響著一個作者繼續寫作的動力,他們努力做到迎合市場迎合讀者,卻唯獨難以取悅最初寫出故事的自己?觳褪降奈膶W隨處可見,涂涂抹抹的市場產物反而令人難以窺視作者的內心世界?此契r花著錦擁護者眾,實際這樣的作品恰如碎片,隨時拿起隨時放下,少了令人細讀的欲望,到頭來養成一眾讀者惡劣閱讀習慣的恰是作者自己。
而追捧著潮流的讀者想看到的是什么,又或是他們閱讀的目的是什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一百四時字的微博也是文章,大部頭的書籍也是文章,他們太傾向于“微言精義”的閱讀體驗,拿到書本反而無所適從。出于內容完整性以及可靠性的考量,一本優秀的作品顯然難以滿足他們對于一眼既過的需求,只草草幾行,習慣了豆腐塊的眼睛與大腦便叫囂著抗議。他們需要的是扼要的東西,即使是長篇大論,最好也是一氣呵成淺顯易懂的,至于那些經典,他們不想等,也不會去慢吞吞的閱讀,這不能不說是悲哀。
我言作者有過,過在急功近利,追求綺麗賁華的寫作收益,落筆也不免是天桃秾李一派燦爛的景象,殊不知內在卻是空無一物。讀者亦有過,過在企圖收攏滿目春光,卻都是次花從懶回顧的態度,不為修身,反倒只是權作裝點門廳之用,對于他們來說又有無數手段去使自己看起來充實,又何須囤于閱讀呢?
供于求皆不濟,實在是創作的衰落。
李碧華說文壇寂寞的恐怖方出一位張愛玲。作者實則是應向愛玲多學學的,為文最怕是修煉未到家便被席眾捧殺,行文當懷有的是從一而終的赤子之心而非為了迎合時代可以改變些東西。而剝離外表,讀者關注的也應是比形式與詞藻更深刻的東西,過眼匆匆,只會是自覺書庸俗人也庸俗。文學創作與欣賞最好的姿態,應當是“眾方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圓。”
于是真正的玫瑰應當是緩緩開在荒野里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