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碎片化的生活作文900字
時過境遷,我們走入了工業革命,電子革新,從在地上緩慢踱步發展到了坐在飛機上觀賞云層。驀然回首,那個原始的時代,竟然連“時間軸”都是筆直的。現在想來,隨著第三次的技術革新,我們走入了碎片化顆粒化的生活。
沒有目標,沒有計劃,長久地游離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一個五分鐘,一個十分鐘都變得特別重要,補課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吃晚飯,都要一分一秒算計好,生怕晚了一毫秒會發生不可名狀的大事似的。而,似乎只是僅僅一百年之前,該玩玩,該睡睡,該做事情做事情,不像現在,無時無刻都有“不務正業”的風險。
碎片化的生活是從最貼近生活的“薄冰”開始碎的——-隨著人類越來越“懶”,做的事情越來越紛繁復雜,點點滴滴的時間便想雨中的水花分散地綻開來了。人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做著A想著B,甚至MULTITASK得左右手寫不同的作業,一邊彈鋼琴一邊整理工作資料,甚至老公一邊開車,老婆一邊往他嘴里塞三明治……忙忙碌碌出去,風風火火回家,干了一切事,啥也沒干好,一天就結束了。我們常常羨慕集中力高超,辦事神速的“別人家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不看手機,沒有微博微信,不用摩拜,做事情井然有序,什么事情都是一整塊一整塊做的。殊不知,這種“別人”,又能找到幾個呢?時代變了,我們也變了,從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直至九零后,到現在的零零后,和即將成長起來的一零后,人的時間不斷減少,新鮮事物不斷增多,自然養成了人的“要命的好奇本性”。說到底,“碎片”不“碎片”只是HUMANPSYCHOLOGY,人類的心理暗示。但是,時代使我們割舍不下——-誰不愿意隔著大洋和親友通話,有誰不愿意不用買書就能在網上看到優美的文章呢?
但碎片化的生活,有碎之弊,便有碎之益,碎之美。
用那個說了好多遍不用再說的水,石頭和沙的比喻早就證明,大事情中可以安插好多無關緊要的事情,那么,都裝進沙子,就得到了更多粒沙子,這有何樂而不為呢?再一次地,人的本能讓他想盡可能嘗試新的事情。無論是動動手指便能買到東西,或者發發公眾號,便能賺大錢,對于公眾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喜悅呢?那種方便,那種有利,或許都是大勢所趨吧。地球越來越小,我們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碎,我們的目標,又在哪里呢?
碎片化的生活,碎在生活,但是合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