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代漸漸地發(fā)展,注定了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起早貪黑、加班熬夜似乎已成為了生活的常態(tài),見縫插針地休息,致使我們的作息變得碎片化。顧此失彼,我們可曾真正地享受過生活嗎?
我身邊有一個孩子,童年的時光無憂無慮,父母從不給他施加壓力,在幼兒園的成績卻十分出挑,他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入學后,父母給他報各種興趣課,原本可以“為所欲為”的雙休日成為了忙碌的工作日。壓力突然增大,無法從這碎片化生活中發(fā)現任何興趣與快樂的他,在各民辦初中入學考發(fā)揮失常,最終進入了一個普通的初中。
仲永和這個孩子的經歷令人惋惜,而回想起過去的自己,不過也是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傀儡而已。想到我初三時的日日夜夜,渾渾噩噩地完成堆積成山的試卷,又時不時地被外物所干擾,事半功倍,碎片化的學習生活讓我感到身不由己。眼見中考在即,我不應該成為被生活所左右的木偶!
所謂碎片化生活,就是在極快的生活節(jié)奏下,因為無法管理自己的作息與時間而產生的,它基本毫無意義和價值。所以,在無法擺脫這種快節(jié)奏生活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學會統籌和管理自己的時間。
初三的下半學期,經過一個月的寒假休整,我給自己設定了每天的作息。工作日回到家先完成數量較多的作業(yè),小憩后完成余下的零散作業(yè)。意料之中的,在一個月的微微調整下,我似乎找到了學習的節(jié)奏,每天用完成作業(yè)后多余的時間復習,11點后準時睡覺。第二學期的課上,困意不再席卷全身,復習階段的學習效率遠遠高于第一學期。最終在中考時穩(wěn)定發(fā)揮,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學府。
節(jié)奏,不僅僅存在于音樂之中,更多地存在于我們主觀的時間安排之中。發(fā)現了適合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原本碎片化的生活,就會漸漸歸攏,成為一張完整的時間表。那時便會發(fā)現,其實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繁忙錯雜,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更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良性循環(huán)。
海德格爾曾惋惜道:“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無論是碎片化的學習還是生活,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才能讓破碎的時光變得完整。稍稍放慢腳步,反思自己的每分每秒,才能真正做到享受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