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史1500字作文
【篇一:我的讀書史】
何日何時開蒙讀書,我早已無從記得,又似乎也并未正式或不正式地開蒙過。因為,對一戶老人多病、兒女眾多、須勉力維持生計的農(nóng)家來說,所謂開蒙,本就不在生活預(yù)算之列;又或者,他們滿是柴米油鹽的頭腦中根本就沒有諸如“開蒙”此類的語匯。既無源頭可循,“史”便不知從何續(xù)起,所以,面對《我的閱讀史》這樣堂而皇之王道十足的題目,我不免內(nèi)心惴惴甚至惶恐了——頭重腳輕根底淺的家伙,少來聒噪!——總畏人言。
最初讀到的文字算不上書,應(yīng)該是街面上大大的《毛主席語錄》。依稀記得,四五歲光景時,家兄肩負看孩子重任,便領(lǐng)我到街上去看“毛爺爺”。街上的“毛爺爺”好多啊,隔幾步路,就會在墻上看到一個,有半身的,有全身的,有坐著的,有站著的。我很稀奇:這些“毛爺爺”咋都一個模樣呢?還都跑到了墻上去?我們從西頭走到東頭,再走回來。其間,哥哥便指劃著墻上的字教我念:“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我自然是不認識,可也跟著模糊不清的念。其實,今天想來,哥哥有好多字也當(dāng)是不認識的,畢竟他才大我兩歲;不過,聽別人說得多,自然就會“念”了。這好像就是我讀書的源始,然而實在不像讀書樣子,稱為念書都很勉強——但也只好如此。
七周歲,上了小學(xué),我終于可以自豪地說,俺開始讀書了!語文課本第一課我印象深刻,是“我愛北京天安門”,配著大大的漂亮的插圖。記得那時的課本設(shè)計就充滿了人性化理念,有好多好多的插圖,可以供我們不斷地品頭論足;也記得那時的書本里控訴地主惡行的內(nèi)容挺多,插圖里的地主們個個生得很不體面,歪瓜裂棗的,叫人看著不舒服。我們都是懷有樸素階級感情的好孩子,自然不肯向壞蛋們低頭,于是書本里的地主們便被反復(fù)涂黑、反復(fù)打叉,直至無從辨認。我們伸張了正義,自然得意洋洋,可帶來的另一個后果是,那書……那書——早已面目全非,根本無法讀了。
十二歲,不知怎的,我居然考上了高青一中的初中班,要到縣城去上學(xué)了。當(dāng)時,這在家里、村里似乎還是一件頗不小的事情。而它對于我的意義是,從此,我的眼前有了一個山高水長的廣闊新世界。
在高青一中讀書的日子究其實并不新鮮,因為圖書室的書也并不多,初二沒讀完,我就借不到自己想要讀的書了。于是轉(zhuǎn)到別處去。那時班內(nèi)有一個家境殷實的同學(xué),常常帶到班里一摞一摞的連環(huán)畫,這圖文并茂的小書那叫一個生動!我們許多人于是常常用餓得發(fā)藍的眼睛盯著他,他卻好像并無知覺。最終,煎熬不住,我便很沒志氣地以替他值日、打飯甚至寫作業(yè)為代價,換來那散著油墨香的一本本小書,一解相思。
其時還有一段讀書故事,印象彌深。不記得通過何種途徑,我偶然見到了一本叫做《新村》的雜志,那主要是面向農(nóng)村發(fā)行的,但它的文藝版內(nèi)容相當(dāng)豐富,更重要的是,它最末版塊是長篇連載,足足十幾頁!就在那兒,我?guī)缀蹩赐炅肆河鹕恼俊督畟b》,看了《七俠五義》。十四五歲,正是少年人愛做夢的年代,而俠義英雄夢幾乎是每個男孩子都無法拒絕的。為此,我將自己的飲食由細糧換成粗糧,甚至縮減口糧以滿足買那每本兩角的《新村》的需要。為了不至于糟蹋了好不容易買來的書,我將里面各種內(nèi)容統(tǒng)統(tǒng)讀過,當(dāng)然免不了有很多“水稻防蟲有新招”、“如何維修拖拉機”之類,奇怪的是,我居然也看得津津有味。
十九歲,我?guī)煼懂厴I(yè)工作了。有了固定收入,自是“俸去書來”,或灑滿陽光的午后,或清風(fēng)悄拂的黃昏,一杯香茗作伴,讀書的日子變得愜意。工作經(jīng)年,各種書“落落大滿”,心下亦頗自得。然而,就在前不久,整理書架時我竟悲哀的發(fā)現(xiàn),如隨園主人所說,好多書已是“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矣。我心下大痛,吾莫不是亦屬“書非借不能讀也”者哉?
反躬自省,時日是過于逍遙了。好在,了悟尚早,還可再做“仗劍少年游”。老驥伏櫪重發(fā)憤,三秋桂子伴書香。閱讀再從今日始,又何如?
【篇二:我的讀書史】
張騰岳的一句話我很欣賞:“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讀書,一定會改變一個人。”因為,我就是通過閱讀改變了自己的一個人。
小學(xué),我是在我們村的村辦小學(xué)上的。當(dāng)母親握著我的小手進入那用土坯壘成的教室時,第一眼,我看到的,是第一排長條桌上擺放著的幾本皺角的書。不知是對書的喜愛還是什么原因,我選擇了桌上書最多、擺放最整齊的一個大姐姐旁邊坐了下來(當(dāng)時,那學(xué)校只有兩間教室。好幾個年級的學(xué)生在一起上課。學(xué)《教育學(xué)》以后,我才知道那就叫“復(fù)式教學(xué)”)。
由于我的母親也在那小學(xué)教書,所以,學(xué)前班的我便可以跟著四年級的一起上晚自習(xí)。下午放學(xué)后,我回家匆匆扒幾口飯,拿上燈就往學(xué)校跑。那時候在教室里用的燈都是自己做的。拿一個用完的海鷗牌墨水瓶,在蓋上鉆一個眼兒;把廢舊輪胎上的氣門嘴(拔掉氣門芯)穿過去,用上面的螺絲固定好;再將一根棉線從氣門嘴的洞里穿進去;浸好柴油后擰好蓋就可以用了。
那時候的晚自習(xí),是沒有老師講課的。學(xué)生可以做作業(yè),也可讀書,也可以睡會兒覺(好像只有我有這特權(quán),不過,睡覺是不經(jīng)常的,大部分時間我在讀書,因為我上幼兒園沒有作業(yè)的)。
點上母親為我制作的燈,如豆般大的燈火飄忽著,上面冒著淡淡的黑煙,燈芯處還不時噼啪作響。燈火下面是尺把大小的亮處,我便把書放到那亮處,雙手壓著。頭是斷然不敢伸到那亮處的,一是因為那樣能擋住燈光,二是容易燒著頭發(fā)。我有好幾次就是這樣把頭發(fā)給燎了,當(dāng)時還聞到一股燒焦雞毛的味道。不過,從那時起,不知是因為燈還是書,照亮了我記憶中暗淡的童年。
我向大姐姐、大哥哥借來他們的書看。開始的時候,我看的很快,因為看不懂字,我只看里面的圖畫。漸漸地,我能讀一些文章了。《要下雨了》是我最愛讀的課文之一。有幾天晚上,我都是讀那篇文章的,到最后,幾乎背下來了。我記得那一節(jié)語文課上的就是《要下雨了》,語文老師的嗓子不舒服,他便讓我讀一遍文章。我用顫抖的雙手捧起課本讀了起來,中間沒有一次失誤,聲音洪亮,口齒清楚。讀完后,語文老師帶頭給我鼓起了掌。我激動地雙面通紅,不停地吞咽唾沫。要知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給我鼓掌。
從那以后,我便癡迷起了書。
上課時候,老師給高年級的講課,我們便申請到院子外面去讀書。太陽懶懶地掛在天上,我們背對背靠著,坐在小麥秸上,大聲地讀著課本,從第一課到最后一課。遇到不認識的字,都統(tǒng)一讀成“啥”。比如,“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我們便讀成“新啥吐魯啥有個地方叫啥啥溝”。那時候,我曾癡癡地想:用這種方法,五年級的書,我照樣能讀!
我上廁所的時候特別愛看書,這是最讓家里人看不慣的。我拿著一本書進去后,非得把那本書看完才出來。父親母親為此經(jīng)常到鄰居家上廁所。當(dāng)遇到鄰居家?guī)糜腥擞玫臅r候,父親便折回來大罵:你這拉屎半年的東西!盡管如此,我這習(xí)慣也堅持到了現(xiàn)在。不過我已不是根據(jù)書的長短來調(diào)整上廁所的時間,而是根據(jù)上廁所的時間來調(diào)整讀書的時間了。
從幼兒園到大學(xué)的所有的書,我都擺好放到好幾個紙箱子里面,總是覺得舍不得扔。我更不會賣書,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賣書是最沒有出息的事情。
以前,我總是在考慮讀什么書,工作以后,我經(jīng)常考慮怎樣讀書。在這方面,郭老師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她經(jīng)常向我推薦書。《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文本解讀與意義生成》等都是她介紹給我的。
還記得從網(wǎng)上購得《名作細讀》時的情形。我也是激動地雙手捧著那書,靜靜地躺在床上,一口氣看完了將近一半的內(nèi)容。
我不敢說是書改變了我的命運。至少,書能使我的腦袋不“空”。書曾經(jīng)照亮了我記憶中暗淡的童年,同樣,書也必將照亮我以后的生活。
【篇三:我的讀書史作文】
讀書是最美的姿態(tài),讓我們將這種姿態(tài)繼續(xù)延伸下去!
---題記
書,是人生健康的堡壘;書;是我永遠的快樂伙伴;書;是我不斷吮吸知識的源泉。書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因書而美,因書而精彩。我想我這一輩子也離不開書了。
時間如飛箭,轉(zhuǎn)眼間我已十三歲了。在這十三年中,只有書永遠陪著我。我也從書中學(xué)到了許多道理,讓我認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讓我奮發(fā)前進,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書,我的知心朋友。
小時候,我就對書非常感興趣。上幼兒園時,我就喜歡聽故事,爸爸就給我買了許多故事書,盡管我那時還不識字,但卻對書有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喜愛之情。我若想聽故事,就讓媽媽給我講故事聽,從而對書有一種依賴之情,晚上不聽故事都睡不著覺。早就成了一種習(xí)慣,改也改不了了。
我記得,我當(dāng)時看的是《365頁,故事》,書中的個個小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但講了很多的道理。這本書用一個個小故事啟發(fā)著我,用一個個小人物指引著我,從而對我的讀書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記憶猶新:那是一天下午,小馬要馱著糧食去磨坊磨面,一條小河阻擋了他的去路,這時老牛伯伯來了,老牛伯伯說:“過去吧,這水不深,才到我的腿肚子。快過去吧!”小馬剛要邁腳,樹上的小松鼠叫住了它說:“你找死啊你,這條小河去年才淹死了一只小老鼠。”小馬又停住了腳步。正在小馬猶豫不決的時候,山羊奶奶來了。山羊奶奶說:“行不行,你自己試一試不就就行了嗎?”小馬先走到河的邊緣,用腳先試試,才到自己的小腿,小馬再走到中間,又到了肚子,最后小馬終于安全過河,朝磨坊飛奔而去。從這個故事中,我深信不能道聽途說,只有親自試一試,才能達到目的。
到了小學(xué),我看《作文書》、《伊索寓言》、《綠野仙蹤》……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綠野仙蹤》。這本書講了一個小姑娘多蘿茜的故事。多蘿茜被龍卷風(fēng)刮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從而使多羅茜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在路上她遇到了好多朋友,如小獅子、小狗、稻草人、鐵皮人……每個朋友都有一個感人而說不出的故事。在路上這些朋友幫助著她,除此之外,她還遇到了很多恩人,如鼠王后、甘林達女王、東方女巫、北方女巫……然而也有千難萬險,領(lǐng)我記得最清楚的還是那一次,他的好朋友小獅子被壞人抓去了,這時,多羅茜她們便計劃著要去救小獅子。困那個小獅子的人非常厲害,是西方女巫,她分別派了很多厲害的部下抓多羅茜,但多羅茜她們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辦法,她們齊心協(xié)力,終于戰(zhàn)勝了女巫,救回了小獅子。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正義永遠戰(zhàn)勝邪惡,團結(jié)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面對前所未知而又漫長的人生征途,又有了堅定的信心。
到了初中,我可就要不是那么好打發(fā)了,不是幾本書就能解決的。我的書癮一上來,看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無論爸爸多忙,只要我沒書看,就拽著爸爸帶我去買書看。爸爸又給我買了《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繁星·春水》……我看了《愛的教育》后,啟發(fā)甚大,這本書的主題是“愛”,寫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兒的故事,全書共分為三部分:安利柯的日記、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老師講的九則故事。這本書賦予了我們這些青少年更多的社會責(zé)任感,讓我們不畏千難阻險,勇于進取。讓我知道了:“人吾人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過,最讓我喜歡的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無限的啟發(fā),讓我深信:“只有從逆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那是一個叫保爾·柯察金的人的經(jīng)歷,他曾經(jīng)當(dāng)過洗碗工,童工……他出身貧寒,但他自強不息,雖然長了一場大病,但是他不向病魔屈服,勇于向病魔戰(zhàn)斗,百折不撓,奮斗到底,最終成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還有《繁星·春水》,這本書是贊頌?zāi)笎鄣模屛颐靼琢艘涀「改傅膼郏瑔l(fā)我要有孝心,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忘父母的愛。
書,讓我永遠也看不夠,它為我的未來鋪了一條光明大路,使我乘著船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拿到鑰匙,打開知識的寶庫,吸吮知識。
我的生活因書而美,因書而精彩,我要將這種姿態(tài)繼續(xù)延伸下去!
書,我永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