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什么作文1000字
大家都覺得這個時代無比美好。科技發達,物質豐富,通訊方便。無所不在的互聯網,寬帶,光纖,手機,電腦,給人們帶來資訊互通和生活的方便。
科技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把我們的時間和生活都變為碎片。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什么,是值得我們認真冷靜思考的。
縱觀人類歷史,哪一個重大的科技、人文、文學、藝術、醫學乃至軍事的成就,不需要長期的、專注的、不屈不撓的努力才能夠達成?
中國古代不缺乏這樣的例子。春秋時代的左丘明編修國史,歷時30余年,寫出了一部18萬余字的《春秋左氏傳》。無獨有偶,西漢司馬遷歷時20xx年創作了50萬字的《史記》,記載了從上古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這兩部巨著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再看看外國。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天才科學家、畫家。他的老師從第一天起,讓他每天畫蛋,通過畫蛋來提高觀察能力,能發現每個蛋之間的微小的差別,就能鍛煉手眼協調,做到得心應手。堅持3年以后,達芬奇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什么就像什么。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例子也不少。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了。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毛主席開始夜以繼日地潛心寫作《論持久戰》。他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眠,連棉鞋被火爐烤焦了都不知道。八九天后,5萬多字的偉大軍事著作《論持久戰》誕生了。這部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情況,指出了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取得最后勝利的客觀依據,指導中國軍民獲得抗戰最后勝利。
1964年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當時正是我國經濟困難時期,科技人員都吃不飽飯,最困難的時期,就拿樹葉草籽充饑。就是這些不怕困難、忍饑挨餓的人經過20xx年不屈不撓的專注科研,終于把原子彈搞出來,創造了奇跡。
上面的事例都說明了成功的秘訣=時間+專注+才能+精神(奉獻、吃苦、犧牲)。
現代碎片化生活下,這些成功的要素都不復存在
時間:碎片化分割
專注:人心浮躁,精力分散
才能:沒有長時專注,難以成就真正的學者和專家
精神:物質、金錢和享樂取代了奉獻吃苦精神
如果左丘明、司馬遷出生在今天這個時代,他們還能寫出《左傳》、《春秋》嗎?
今天碎片化生活下的中國,還能夠產生中國歷史上璨如群星的眾多杰出的人物嗎?還能為國家和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嗎?
人類怎樣利用科學技術而不受其害,值得大家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