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粉情結(jié)作文
“老板,來一碟腸粉!”“不好意思啊,我們這兒沒有腸粉。”在北京街頭,離家二千公里的我不知為何開始思念起家里普普通通的腸粉。出乎意料的是,平時在湛江街頭能隨處可見其蹤影的腸粉,竟在繁華的首都絕了蹤跡!
對于腸粉的起源,那是眾說紛紜。有人說,腸粉起源于廣州,早在清末便能從廣州街頭聽到賣腸粉的呼聲。據(jù)說乾隆皇帝在游江南時更是受到了紀(jì)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當(dāng)乾隆吃到這種爽滑可口的東西時更是贊不絕口。
廣東腸粉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布拉腸粉,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布拉腸粉是有夾餡的,因此品嘗布拉腸粉主要以嘗餡為主。在湛江,人們會以通俗的名稱為腸粉擬名。如“羅漢齋”、“蛋拉”、“肉拉”等,這些親昵的稱呼更拉近了食客的心。人們則可以根據(jù)不同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布拉腸粉嘗餡,則抽屜腸粉與其相反,主要嘗的就是腸粉的皮。越是滑手的腸粉皮,口感越是細(xì)膩。因此抽屜式腸粉對做工要求與技巧很高。
當(dāng)然,一份出色的美食料理怎能缺配料的輔佐呢?在廣東地區(qū),大多數(shù)食肆都是用生抽配腸粉的。不同食肆對生抽的處理方式也會不同。有的老字號把腸粉生抽經(jīng)過加水減低生抽咸度以免破壞腸粉的鮮美,再熬煮使生抽的香味充分散發(fā),最后才放入壇中封存。在一段時間后,這些生抽也會因時間的調(diào)適而更加濃厚。有的地區(qū)也會用其它醬料調(diào)味,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喜歡用甜醬,潮州喜歡用鹵湯。若在伴有醬料的腸粉上灑喜愛芝麻粉,味道將更加美味。
在廣東,你可以隨處可見到腸粉的身影:在巷口,你會見到專賣腸粉的小攤;在茶餐廳,腸粉幾乎是每一桌必點(diǎn)的食品。即使是在繁榮的香港,市民們還是喜歡腸粉作為早點(diǎn)。
腸粉的價(jià)格不比鮑魚的昂貴,不到十元,你便可品嘗到它的可口。正因如此,它才能因物美價(jià)廉得到推廣。它沒有糖醋咕嚕那么香甜,也沒有佛跳墻那么昂貴。它有的只是一身潔白與令人久久的回味。它不需要雕花的裝飾,也不需要色素的沾染。拿不正如同千萬廣東百姓的純樸厚實(shí),不沾染奢華做作么?
北京街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美食,那些或五顏六色或做工精致的食品,倒映著北京絢麗的生活。但與廣東相比,不正也失了一份原始的真么?
“老板,來一碟腸粉!”隔壁桌的吆喝聲,拉回了我對腸粉種種情結(jié)。老板的回復(fù)還是一樣的。但這次竟沒了剛才的失落,反倒多添了一絲自豪。即使我們都沒有嘗到腸粉,但我想,我們都是因腸粉的潔白通透而做出的選擇吧!正因腸粉映照了廣東人的特質(zhì)——爽朗、樸實(shí)、耿直,不需金錢、權(quán)利、地位的修飾,才會令人覺得如此可親,他們正如同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的蓮,用自己樸實(shí)的汗水裝點(diǎn)著廣東,帶動了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我不由自主地開始想家,并且為廣東人感到自豪,因廣東能在高速發(fā)展期還能保留腳踏實(shí)地的樸實(shí)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