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表孝心作文1000字
千百年來,家書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維系著人間的親情,也擔當著家庭教育的重任。家書不僅蘊含著親情溫暖,而且閃耀著哲理的光輝。
還記得著名的《傅雷家書》嗎?這本特殊的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96年5月期間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的家信。這本家表達了父母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體現了濃濃親情。父母與子女的關愛是熱烈、真誠的,而今,又有多少孩子能體會這種關愛,又有多少孩子能閑下時間好好為自己的父母寫上一封家書?現在的孩子,雖然是為了自己的學業、事業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父母,可是誰會想到沉下心來寫一封家書表恩情、達相思?不說寫家書,就是連一通電話都不曾記得給父母打,這時的孝從何而來?父母辛苦養育我們長大,他們把自己一生的黃金時間都用在我們的成長上,為的就是不就是我們有個美好的未來?父母與我們的愛,和我們與父母的愛真的是太不能成正比了。
古代,人們以“孝”字作為做人的根本,“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中將“孝”放在首位。做官要守孝道,做老百姓更要守孝道。黃香溫席的故事流傳至今。著名大孝子楊庭和一年會寫十幾封家書報平安、寄相思,父母一有病,二話不說,立刻回家照料父母。他所寫的一封封家書包含對父母與故鄉的懷念。古代沒有現在的高科技,電腦、手機、傳真,信息不如現在傳達得那么快,只能用一封封家書包含自己的思鄉之情。這一封封家書代表著孩子的對父母多少的小心,這一封封家書,滴落了多少思鄉淚。張繼在《秋思》中曾這樣寫: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行又開封。這封家書讓張繼如此糾結,因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偏遠之地,這封家書可能是最后一封了,在這封家書中,飽含了張繼對父母濃濃的思念,和自己不能替父母盡孝道的惋惜與自責。明朝貪官嚴世蕃,母親因故去世,他不僅不回鄉盡孝道,直接奪情,連一封家書都不寫,明擺著兩個字“不孝”最后沒有落得好下場,其罪名之一就是沒有盡孝道。
漫漫人生,一個擁抱就能讓父母心滿意足,一份家書,就能代表自己的孝心,雖然時代不同了,科技化社會飛速發展,很多高科技代替了家書,但,偶爾,心在沉淀的時候,請提筆寫一封家書,尋一份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
多少人背井離鄉“不思量,自難忘”泛泛往事常縈繞于心,形如眼,其切如此,令人思鄉心切。那就用最古老的方式,拿起手中的筆,將自己一顆熾熱的心、滿懷孝心的激動,注入這一封封家書中,代表自己的思鄉之情,寄給遠在他鄉的父母。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實踐孝道也并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家書是一種形式,也是從古至今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方式。不管時間如何變遷,請,在心靜的時候寫上一封家書表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