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碎片化作文1000字
搜尋記憶深處,似乎很難找到有那么一天,專心于一件事,不被打擾。若是有,許是兒時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玩兒了吧。四季更迭,時間被慢慢分割,塞滿了各種安排,我的生活漸漸碎片化。
猶記剛剛上學那會兒,母親便要求我每晚都要寫日記,可小孩兒天性頑皮,胡亂添上幾筆,便急不可耐地撒開腿去玩兒了。真正能稱之謂日記,是從三年級開始。不用每天頭疼于奧數題如何解,反之卻有大把時光靜下心來閱讀。在父親的引導下,日記通常是讀書心得,從一兩百字增加到三四百字,心也愈發沉靜。
讀了初中,習慣早已養成了,每天不寫幾筆,就覺得手癢極了。隨著年級上升,寫日記的時間愈發少了,成段的文字被幾句總結代替了,偶爾會畫些小插圖,反映當天的心情。日記漸漸成為了如今所流行的手賬。
日記也好,手賬也罷,在那仍有閑情逸致的日子,它們或許能被稱為我的小作文本。可對于如今身為高中生,時刻處于快節奏高強度中的我而言,無疑是拯救碎片化的最好方式。
初中畢業那年,我如愿進入本市的一所名牌高中,自那時起,我的生活逐漸碎片化。每天的作息被精確到分鐘地分割,那種花上一整天只干一件事的日子掐指可算,甚至于無,心氣也變得越來越浮躁。
每天,急促的鬧鈴催醒熟睡中的我,是6:05、絲毫容不得半點猶豫便要離開被窩,20分鐘后必須出操。早操完畢跑回教學樓進行早讀,7:20鈴響,方可去吃早飯。而后整理寢室內務,8點準時上課。課間10分鐘通常是用來拼命寫作業的,不容一絲松懈。人就像是上緊了發條的鐘,直到12:10才能午休。距離下午上課有80分鐘,校園中隨處可見跑去食堂,奔回教學樓的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抓緊刷題。從19:00開始的晚自修到21:15放學,5分鐘走回寢室,這意味著我還有30分鐘寫手賬并且做好睡前準備。
寫手賬時,是我一天中最放松,心最安靜的時候。終于可以發于本愿拿起筆寫下關于內心的文字,所記之事都是一個個小片段,串連起一整天。
我總聽到碎片化這個詞,也意識到自己正在過一種碎片化的生活,可直到寫下這篇文章,我才開始思考這個詞,才發現原來這么多年來我所堅持的事便是在拯救碎片化。
日記、手賬躺滿了一整個抽屜,在此之前,每寫完一本我從不翻閱;在此之后,我將分外珍惜它們。它們是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串連碎片化,豐富我的生活。
現如今,我們無法避免過一種碎片化的生活,而我不愿“既來之則安之”,我想既來之則易之,用我的方式去拯救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