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關于批評和尊重的作文指導:精彩段落
一、批評父親張先生的
1 古人言“知恥知畏知止,慎言慎獨慎行”,赤誠相處曰“慎”,我覺得你沒有做到“知止”和“慎行”,更談不上赤誠。愛女心切,但也要知止,三思而后行,在安裝監控之前,你是否與女兒商議過?你背著女兒去做這件事,卻沒有設想一下,事情一旦暴露,女兒會有何反應,你又該如何處理?(趙晨)
2 如果你真的關心你的女兒,那么請你和她的母親少一些不必要的出差和應酬,多陪陪她,她需要的關注,一定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監控攝像頭,而是你們點滴的溫暖陪伴。(劉宇志)
3“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比如低頭看魚,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離開,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我還想連落日一起浪費,比如散步,一起消磨到星光滿天。”這是《給孩子讀詩》里的一個片段,張先生,我想這是你此時最想跟你的女兒張玲告白的吧。(張玉萍)
4歌德曾經說過:“每個人的天性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于眾,必將冒犯別人。”(張建濤)
5 你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正當的方式關愛女兒,比如與女兒定期通通電話,開開視頻,來了解她的最新動態。用適度正確的方式了解你的女兒,可以促進你和女兒之間的感情,使父女關系更加融洽,愛的溫度才能漸漸升高。(李培嬌)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請你換位思考一下,若是被監控的是你,你會有何感受?你是否會感到不自在?原本輕松的心情是否會變得拘束起來?你可能覺得女兒做事坦蕩就不會怕你監視,可無故被人監視,再坦蕩的心也會有排斥感,這樣,在家中和在街頭又有什么區別?打著保護孩子安全的旗號侵犯其隱私,不是真正的愛。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個人隱私,不該被侵犯。(李雯)
7 很多家長以愛的名義,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還理直氣壯。(鄭昊)
8 愛她,就應該給她適當的自由,而不是監視她,綁架她。(秦祥偉)
9 維特根斯坦說:“每個悲劇的開端都可以這樣寫道,本來什么都不會發生,倘若不是……”本來什么都不會發生,倘若不是你私自安裝了監控攝像頭。(閆偉)
10 愛不是禁錮,是理解;愛不是放縱,是包容。你女兒的做法的確欠考慮,但在指責她任性的同時,你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比起安裝攝像頭,你為什么不讓女兒跟你電話交流或視頻聊天呢?(張樂琪)
11 我是一個與她同齡的中學生,我認為她應該具備基本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也應擁有自控意識,你的這種魯莽行為,反而激起了她的逆反心理。(李嘉偉)
12 我曾看過一個故事,想與你分享。一個女孩,成績一直很優秀,畢業之后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她的母親因為擔心她剛剛步入社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遇到危險,便花錢雇傭了一個人專門監視女孩,將女孩每天做過的事、見過的人都告訴她。最終女孩知道了這件事,與母親斷絕了母女關系,就在那天晚上,她喝醉了酒,發生了車禍,女孩臨死時是微笑的,說了一句“天堂是自由的”。(沈英)
13 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兩樣東西——根和翅膀。傅雷無疑深諳此道,厚厚的一本《傅雷家書》承載的是傅雷對孩子深厚的關愛。無疑,大量的書信溝通使其父子擁有令人艷羨的融洽關系。(張夢云)
二 、批評女兒張玲的
1 你或許會狡辯:“他就是做錯了啊,他憑什么侵犯我的隱私?”是,張先生的做法的確不周到,但你的做法就對嗎?所謂負氣離家出走,你依仗的是什么?不過是父親對你深深的愛罷了。你覺得他會擔心你,就利用他的擔心逼他妥協,對不對?當今多少孩子像你一樣,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以自殺想威脅,逼迫父母做出讓步。或許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試想,他若不是你的父親,你還會用離家出走這一招嗎?(史子潔)
2 之后,再談談你那所謂的隱私。你爸爸又不是在你的房間里安裝了攝像頭,他只是想看看你回家了沒有,有沒有壞人進入。若你真有什么不想讓他知道的事情,你可以在自己的房間里,況且他又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看攝像頭,畢竟他自己還有事情要做,所以你不必小題大做,以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了侵犯。(夏志遠)
3當你覺得幸福的時候,實質上是有人為你承擔了痛苦,對我們而言,除了最愛我們的父母,沒有人愿意無怨無悔地為我們付出。(王超)
作文材料:
因為長期出差,無法照看家中的女兒,張先生在家中客廳安裝了監控攝像頭,“一是可以防盜賊;二是可實時關注孩子動態,如按時回家沒有,確保孩子安全”。然而,在得知父親的舉動后,17歲的女兒張玲很憤怒,以隱私侵犯為由,負氣離家出走一周。面對女兒的態度,父親張先生卻堅持己見,父女倆僵持不下。
要求: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張先生或張玲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鄭智”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