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雨天的作文:雨天閑吃茶
每個小小的茶倉里,都承載著宇宙和自然,你坐在那里品的是茶山上的雨露和草木,心靈會慢慢沉淀下來。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關于雨天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雨天閑吃茶
文|康娜
十月半,秋雨霏霏,我們在景洪市一條街巷的茶店品茶。
老板是位中年女子,粉紅T恤,黑皮膚,沒有太過熱絡,輕輕點頭,招呼我們落座品茶。她的小兒子正爬在茶臺上做作業,見來了客人,自覺將書本作業挪到里間去寫。
貨架、茶筐、紙箱里都是不同年代和品相的茶,繡球滇紅、布朗山茶、南糯山生態茶、老班章等琳瑯滿目,南瓜、窩頭、小碗、餅狀造型的不一而足,還有很多高中低價位不等的散茶。想要摒除低劣的臺地茶,買到上好的高山純天然古樹茶,只有靠自己慧眼去選。
圍著茶臺坐下。桌凳敦沉厚實,茶盤金黃油亮,是緬甸的黃金樟。
我們點名要嘗景邁古樹茶。老板微笑,剛好有今年新下來的春茶。
白瓷蓋碗,燒水,水沸,洗茶、沏茶。
端杯輕嗅,一股溫潤清新的茶氣飄進鼻息。這一泡,茶湯清淺透亮,入口,微苦澀,香味清淡舒服;再泡,茶味高揚,濃烈放肆,口舌回甘;再泡,茶湯深紅,口感醇厚,滋味綿延;再泡,湯色油亮、氣韻芳香、回甘生津……
老板說,這古樹普洱,可20泡,年歲越久,茶味兒越濃,茶湯越厚。而我們,啜飲三杯,就已臉紅手熱、步履沉重、小醉微醺,但口舌間對那茶湯還有著纏綿不息欲罷不能的癮。
我記得有人說這普洱茶第一泡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三泡 “豆蔻梢頭二月初”;第六泡 “最是橙黃橘綠時”,第九泡“意猶未盡不思還”……可我們卻覺每泡都各有滋味,泡泡都精彩,完全無法分辨第幾泡更加迷人了。
再嘗熟普。苦澀退去,香氣盡顯,并且茶湯醇厚,香甜持久……那是自然了,在群山環抱,山巒疊翠的“千年萬畝古茶園”, 幾百或上千年的古茶樹本就擁有著天然的神韻和靈氣,而生茶陳化、熟茶焙炒的過程中,那些獨有的東西依然伴隨,人品飲老茶時,依然能夠品味到它高香或綿甜的神韻,與其神意相通。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再聽一聽那老板講的古茶樹與茶人的故事,便更叫人心動了。每人買了幾兩,荷包出門。
天麻麻黑,民航路上的路燈被綠色藤蘿包圍,椰子樹高高矗立、遮蔽屋頂,街上電摩來來往往,一個穿淡藍色連衣裙、白色高跟鞋的年輕女子在思茅二中雞腳店買了微辣的雞胗、雞腳、雞翅和老撾黑啤,舉包遮頭穿過雨霧,不知從哪個角落傳來的循環播放的老歌,“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幽怨。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街道水洼亮閃閃的,恍若夢中。悠悠涼涼的,那種小情小調簡直要迷死人。
一個賣電動車的商行老板,見我們未打傘在雨里溜達,喊著“哨哆哩、貓哆哩(傣語:美女、帥哥),坐坐,喝茶嘞!”
一張簡易的小木桌支在屋檐下。桌上是新泡的普洱和切好的小塊酸木瓜,一包辣面。
老板用牙簽給每人扎一塊,蘸了辣面遞給我們吃,我們酸得直嘬吧嘴。
串串雨水從屋檐掉下來,砸碎在腳邊,我們坐在檐下閑聊。老板的車行生意一般,卻也不趕不急,他說,世上總有干不完的活,掙不完的錢,急什么。 于是每日都是打理小生意,喝喝茶、看看雨、說說話,少了份浮躁,多了份閑心。
“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不由想起了陸羽的《六羨歌》。
我想,每個小小的茶倉里,都承載著宇宙和自然,你坐在那里品的是茶山上的雨露和草木,心靈會慢慢沉淀下來。所以很多人喜歡“泡茶館”,一泡就是一天,聊天,讀書,寫字,消磨時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本就和光陰糾纏在一起,沾染了人間煙火,正因如此,才叫人愛得入骨吧。
人來人往的小城,細雨微潤街道,街邊橋上、拐角或陰影處有人賣菠蘿、柚子,街道兩旁的朱瑾花開得正艷,日子就這么閑閑散散過下去,安靜得如這一滴雨,隱于紅塵,天荒地老。
抬眼看了下暮色里朱漆的“茗香閣茶樓”,心想,若有一天,我也能在臨水之地置間茶舍,窗外細雨潺潺,屋內爐火融融,我抱一卷舊書,修一時清簡,把萬事拋開,閑閑吃茶,這人生啊,才算是享了清福了。
——選自康娜散文集《擇一城終老,許一世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