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興趣的作文600字:興趣都去哪了
編者按:《興趣都去哪了》這篇習作所描寫的是當下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文章通過正反兩個例子來論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分,分,學生的命根!一直以來,學習成績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今時不同往日,物質條件日趨優越的同時,競爭力也越來越強,此起彼伏的輔導班和興趣班就可以窺見一斑。
朋友張英,從小被送進各類輔導班。原本初三生活就十分緊張,晚上作業又多,熬夜已是見怪不怪的事,雙休日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做完功課后休息的時間并不多。即使這樣,張英也不得不每晚去輔導班寫作業,周六上整一天的補習課,周日上午學習外語閱讀,周日下午寫作業,又熬到了夜晚11點。即使這樣,他的各科學習成績仍居中游。對學習甚至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張英現象”絕不是個例,行尸走肉般地游走于各類輔導班,思想被侵占,個性被埋沒,甚至已經艱于呼吸視聽,做一個正常的人尚且不能,何談學習!
我們班的劉曉欣,物理非常好。他從不上任何形式的輔導班,就連最喜歡的物理也是經常跳級自學。每次考試物理成績都高居全校榜首,非滿分的時候都罕見。有老師問他:你的物理怎么會這么好啊?他也只是靦腆地笑笑:我只是喜歡物理,覺得很有趣。
“要我學”和“我要學”屬于本質不同的兩個極端。前者是不得不學,不情愿學,人異化成了機器。后者則是如饑似渴地學,一刻不停地學,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只有誠心誠意地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做到“我要學”。而現在的大多數學生聽到學習這二字就發怵。的確,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現在的努力奮斗,才能換來舒適光明的前途。調整一下心態吧,別讓“要我學”貫穿整個青春。
林格先生說,養人養心、養魚養水、養樹養根。興趣之于學習,如同水和魚,天空和鳥兒,青草之于耕牛,美酒之于男人。毫無疑問,興趣和求知欲可以令一個人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從而使自己的成績達到平步青云的境界。
話說,你的興趣還在嗎?
作者:浦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