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環境作文的描寫
環境描寫指的是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摹。如何寫好環境作文的描寫?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故人的個性的形成與其所處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寫好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及渲染氣氛,突出文章主旨幫助很大。
而在初中階段,更多的用到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較少涉及。本文將針對記敘文寫作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做一說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因所有環境均服務文章主題,故寫環境時,需注意環境描寫并非文章主體。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寫自然環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體”。所謂“得體”即是說文中描寫的自然環境須與其記敘的事件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或對其要表達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針對如何做到“得體”,下面給出兩個思路,僅供參考。
1.局部映襯法
局部映襯是指在作文中描寫自然環境時,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環境映襯人物的精神品質或文章的主旨、情感,從而讓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襯法,景物描寫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體”。某個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寫,但就因這一句話,提升了這篇作文的整體質量。如一同學暑假回農村老家探親,目睹了兄妹換親的封建陋俗,寫了一篇《探親》的作文,文章結尾寫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時山村好靜,走過童年的小樹,我不禁回首:山村霧茫茫,人們還沒有從夢中醒來呢。”作者描寫山村茫茫的霧氣,并以此暗示山村人們還未從夢中醒來,亦即還未丟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華。
使用“局部映襯法”,需要注意的是須根據自己描寫自然環境想要達到的目的來決定描寫何種景物,并去尋找景物與達到的目的之間的關系。如果要表現一個人物的某種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風映襯“溫暖”“溫馨”,用各種表現純凈美好的景物映襯人物的高尚品質……這一筆能使文章不僅停留在記敘層面,而有了一個精神的升華;如果要表現親情主題,可用明媚的陽光象征與突出親情所帶來的溫暖與溫馨;如果要突出懷念主題,可適當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緊張氣氛,可以電閃雷鳴;如果要表現傷感,可以陰雨連綿……這個對應之處同學們可在平時進行優秀作文閱讀的時候加以積累。
2.整體烘托法
所謂“整體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從整體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或定下了故事的發生氛圍,或作為一個重要要素參與了整個故事的發展。最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第一,將同一環境描寫作為某種氛圍的襯托放在文章開頭,并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仍不時提到。這個環境描寫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圍或交待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如一篇滿分作文《較量》,寫“我”作為班干部與班里惡作劇同學的一場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開頭即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環境描寫不多,但從整體上給文章定下了一個緊張的環境氛圍。
第二,將一兩個環境描寫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始終。在這種情況中,須在開頭即涉及這處環境描寫,以此形成線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關鍵段落都要寫到這個或這些環境,文字可長可短,位置可為段首,亦可段末,這樣會使人對這一自然環境產生深刻印象。具體可分成兩種情況,第一,自然環境在文章事件發展過程中是變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寫某事從不好變到好,便會使用雨過天晴的環境描寫,在開頭寫陰雨連綿,文中雨慢慢變小,文尾則變成陽光燦爛。第二,某一自然環境在文中反復出現,但自然環境本身變化不大,只是承載了某種情感或主題。如一篇北京中考滿分作文《凝聚》,其中“陽光”作為一個環境描寫,在文中反復出現,但內容上并無很大變化,因為陽光承載的是同樣一份“親情”。
范文閱讀:家鄉的環境
我的家鄉在峨眉,以前那里的環境特別惡劣,連小鳥也不再這兒安家樂戶。不過,現在的環境變得特別好了,小鳥們也來安家樂戶了。到處百花盛開、綠樹成蔭、一片清香。河水變清了,魚兒在水里歡快的游來游去……
可是,符汶河以前不是這樣的,那里的河水里有很多人們吃剩下的東西:水果皮、垃圾、魚刺,簡直就是臭氣熏天,還有人隨地大小便。小魚游走了,小蝦也游走了。人們也不在那兒鍛煉身體了。到處的花草樹木也都枯萎了,一片光禿禿,樹上掛滿了白色塑料口袋,一片白色,同時發出一股難聞的怪味。
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環境的危害,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買菜也用布袋了,大家都種花、種草、種樹了,現在空氣清新甜潤,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樹木郁郁蔥蔥……環境變好了,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花朵兒綻開了笑臉,為小草編了個花環,天空微笑了。人們也在符文河鍛煉身體了,白色垃圾也不見了,魚兒也在水中歡快的游來游去,小蝦也快樂了。保護環境可真重要!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只要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家鄉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