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生活3000字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是很沒有底氣的。我想我可能可以歌頌一番青春的熱血激情,然后中規中矩地完成這個題目,或是用點富有動人情節的小故事來讓我的文章詼諧而別致,為它博取一點眼球。可是我越費盡心思地去經營,這種沒有底氣的感覺就越強烈——就像,紙筆之外我真正的大學生活一樣:真正的十八歲,沒有贊歌,沒有清新小故事,有的只是因為迷茫而徒增的沉重感。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底氣去妄議“大學生活”呢?只能把自己的疑惑放在這里,思考自己走過的這些慌亂的軌跡,努力從中生出希望來。
然而這種沉重的狀態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甚至恰恰相反。在不久前還只用穿兩件單衣的時節,我十分自信地在調查表上這樣描述我的大學生活:“正在不斷突破自我,努力進步中。”原因很簡單,嶄新的大學生活,與中學時代的古板完全不同。你可以在部門的各種工作中發現自己以前沒被激發的能力,你也可以躺在床上悠閑地喝著牛奶看書追劇,你還可以在大量的課余時間里去學設計,練吉他,參加比賽和活動。你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買衣服打扮自己,脫離了呆呆的中學生的樣子;你還擁有了成熟穩重的室友,打開了更廣泛的人脈網。你與一百天前的自己早已能夠區別開來——一個大學生和一個中學生的區別。新的生活在向你奔近,你在新奇之中充滿希望。
當時我就是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大一萌新;而反轉發生在秋日里第一個雨季。
雨聲中的傍晚是烘托氣氛的好時候,我很湊巧地把高中時用的書包拿出來翻弄。在掏東西的時候,一張明信片被我掏了出來,上面印著廈門大學的校徽,反面用力寫著:“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落款日期是十月。可能也是窗外有雨的一天,穿著藍白校服的我坐在高中的教室里,趴在鋪滿試卷和稿紙的桌子上,無比鄭重地寫下這八個字,然后立在面前的文具盒上面,看看它,懷著激動而向往的心情,低頭繼續寫題。當初多么神圣的誓言,如今再看,竟好像憑空里冒出來一般地讓人發愣,然后就只有自嘲里夾雜著的唏噓了。而曾經真真切切聽到過的陪伴了那段時光的雨聲,似乎也因此變得遙遠。
我有點弄不清自己的感受,只是覺得可能是想念高中的生活了。懷舊大多因為百無聊賴,于是我決定給自己找點事做,正巧看見一條招高一地理家教教員的信息,我便找了書來復習了一遍,要了電話去應聘。
試了兩次課,盡心盡力地教了三個小時,和學生交流得挺好,給家長反饋進度時也談好了報酬和以后上課的時間。我很感激對方能夠認可我這個剛剛大一的新生,下決心好好地花心思備課,并且認為此事已大功告成。因為愉悅的心情,那天我很有勁頭,一直到睡前還在整理筆記。突然手機屏亮了,家長發過消息來,讓我把身份證和學生證發給她。
這個之前確是忘了,我慌忙拍了發過去。
“嗯……怎么說呢,”手機屏幕的那邊說:“畢竟,你這個學校不太好。”
我的筆停住了,拿著手機的左手有些僵硬。
那邊又發過句話來:“化學老師是湖大本科生,英語老師是中南研究生。”
于是剛剛慢半拍出現的憤怒的心情,又生生地被我退卻了。斷斷續續地打了幾個字又刪掉,最后只能用難掩乞求的語氣撐著氣為自己爭辯了幾句。大概是因為臨近月考,那邊也并沒有說要辭退我,只是工資降低了,我只得諾諾答應。
這下當然完全沒有心情再備課,我丟下筆怔怔地坐在那里。不一會兒便覺著窩火,有一種“算了我不干了又不是缺這個錢”的沖動,可又覺得這樣就是在承認我不如985、211的人一樣,為了爭口氣也得堅持下去。在作為一個“憤青”的情緒平復之后,我靜下心來想一想,又不禁嘆氣了:有什么可說的呢?人家是對的,你的想法難道不也是一樣的嗎?別說現在還就是個找家教。以后出去找工作,還容得下你去爭辯?怕是連讓你爭辯的機會都沒有。我想起在一次講座上,我抱著積極參與的心態問講臺上的老師:“您同時也是一個企業的負責人,我想問一下,在您為您的宣傳片制作團隊招人的時候,對學歷有什么要求嗎?就是,我們需要去考研嗎?”當時場下一片嘩然,我有點害怕,不知道是因為我這樣提問太過高調還是我的問題太沒水平。臺上的老師笑了,說研究生我們招不起,本科學歷就夠了。于是無知的我便斷章取義,以為廣電專業的學生未來都只看中技術,都走得是實踐的路,高考后那一點點搖擺不定的想要考研的想法便自然被我“恍然大悟”般地否定了。可如今這關乎“就業”的事實赤裸裸地展現在眼前,著實給了我巨大的沖擊。想通過考研上名校的愿望從來沒有如此強烈,我激動地拍案作“痛心疾首”狀,說“同志們我們一定得考個研啊!不考研以后就業可怎么辦?”弄得室友們受著驚嚇問我原委,還得安慰我給我平復心情。
不過馬上,我就認識到了我考研的動力不純。
考研嘛,自然要先做前期的理論準備工作。我熱情滿滿地去加研友群,去關注有關考研的公眾號,去百度上搜各種名詞解釋。正在我糾結于“學碩專碩的區別”“獎學金能否夠交學費”之類的問題時,公眾號的一項調查成功闖入了我的視線。調查的第一題問道:請問是什么原因讓您選擇考研?選項寫道:因為就業的學歷要求、因為想逃避畢業后的就業、因為名校情結、因為想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因為想獲得更多資源。我很想以高尚的情懷選擇“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但是講實話我不是;我又很不想選其他幾項,覺得太功利,可又似乎每一個都是我考研的真正原因。我極力抵抗卻又不得不承認,我的“研考”與我的高考相比,不再具有神圣的光輝,我的純粹的對夢想的向往沒有了。
沒有一個讓我為之傾盡心血的理由,怎么能稱作夢想呢?
可是現實容不得我在這里作思想準備工作了,在比高考競爭更加激烈的考研大軍的斗爭中,想要超越對手,首先就要占得先機。笨鳥先飛,又蠢又懶的鳥更要先飛。我一改之前興沖沖卻沒有目的地去四處參加活動的活潑樣子,開始沉下心來思考,現在該為考研做什么準備。剛剛高考完,學習的能力還是在的,只是被幾個月來的放松掩蓋了。要想找回學習的感覺,就要從每天的課程抓起,那些上中學時最基本的要求自然要做到,另外,你還要重點加強自學能力。總之,考察考試,不可不重視,因為你不只是為了分數和畢業,更是為了通過日常的學習鍛煉自己的能力;學碩考的是英語一,比英語二難,比英語四級更加難。作為一個英語學渣,明年六月份的四級考試就是檢驗你努力程度的時候,雖然不一定能一次就過,但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專業科目考試,雖然要求的書目和現在上的專業課并不一樣,但基礎知識大同小異,就以現有的書為基準,利用現在還算充裕的時間多看有關專業方面的書和論文,深入而又廣泛地了解和學習考研的專業……
做好大概計劃的我倒也不管什么動機了,只覺得這種久違的充滿斗志的感覺很棒,我好像在大學這條奔流向前一刻不停的大河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航道。只是萬事開頭難,開頭之后也艱難。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我常常因為自身和客觀的原因,完成不了任務,或是不知該怎樣將大工作細化到每一天。好不容易決定的目標我不想又失去了,我常常跑到自習室里去強制自己提升效率,也想借自習室的氛圍來鼓勵自己。但這種艱難感又讓我回憶起了高考前,仿佛是在預示著命運的重演——你就是這個水平了,要不然高考怎么會沒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呢?
在網上搜有關考研的視頻時,我發現了一個也是考新聞專業的考研成功的學姐。她很自豪地說自己不過是一個三本院校的本科生,雖然并沒有考上新聞專業是熱門專業的學校,但考的是學碩,分數就擺在那里。她提出了很多切實的建議,并且坦言自己的能力不足,有時也會偷懶,也會動搖。“但是當你真的戰勝了自己,你得到的就不僅僅是一次復試的機會,”學姐接下來的話讓我不禁熱淚盈眶:“你得到的還有一份多年以前對那個仰頭注視著你的自己的承諾。有些人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考研,但就這樣鬼使神差地做了,也覺得是為了工作為了生存。但那都是附加的,最后那個最讓你開心的原因,就是這個‘念念不忘’以后必有的‘回響’。因為這個‘念念不忘’里,承載了太多太多。”
這樣的“念念不忘”,才是真的“念念不忘”啊!
我開始安心了。雖然我還是常常因為自己的錯誤惱火煩心,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我知道一切才剛剛開始,未來不可預料,但我至少要先做好眼前。我的大學生活,愿如我所愿,能夠完美詮釋這句“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必有回響,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