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就在身邊600字
我們時常強調要文明禮儀,那么人們不禁會問何為禮儀?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禮儀貫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論語》中記載:“不學禮,無以立。”歌德也曾說過:“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當今的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傳承文明禮儀,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培養自身的良好文明禮儀。
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上課了要向老師問好,課堂上尊重老師,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下課向老師道別。同時也要注意著裝禮儀,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他教養和閱歷的標志。對于我們學生來講,我們應著裝適合自己身份的衣服。當我們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進入教室或辦公室時,應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我們不僅要尊師,也要尊重同學。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一個人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我們不能用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學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不能嘲笑、冷笑、歧視同學。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學習中,都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將文明禮儀內化到自己的日常行為規范中,相信文明禮儀之花會永遠綻放在你我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