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沖出亞馬遜》觀后感1000字
《沖出亞馬遜》觀后感
明德學校高二(12)班王璟驛
當汪老師布置我們看影片《沖出亞馬遜》的時候,我的心里有些不以為然,一部拍攝于十幾年前的描寫軍人的片子有什么好看的?然而,當這部時長約一個半小時的影片結束的時候,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復。我被這部制作得有點粗糙的影片的“靈魂”打動了,被兩個中國特種兵的堅持與努力打動了。
《沖出亞馬遜》講述了兩名來自中國的特種兵,參加在位于亞馬遜原始森林的“獵人”訓練營訓練而歷經磨難終獲成功,并展現了中國當代軍人風采的故事。這個“獵人”訓練營進行的是“魔鬼”般的訓練,它的嚴厲有時顯得不近人情。當來自中國的受訓特警胡小龍因為軍靴過大又不能調換導致腳底板潰爛影響跑步速度時,同伴王暉主動將他的槍背到了自己的背上,這種感情很真摯的互幫互助的行為卻受到了教官嚴厲的訓斥“戰場上你無法替他去死”,還因此而受到冷酷的懲戒,不給士兵一絲辯解的機會,因為軍隊里只有下級對上級命令的絕對服從。這種近乎于“虐待”的訓練方式貫穿訓練營的每個士兵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也貫穿影片始終。影片中將軍的一番話讓我理解了這種“魔鬼”般的訓練的目的——“沒有極其嚴格的訓練,就沒有以一當十的士兵!這里只有獵人和被獵者!”當然,最終經受住了考驗并堅持下來的特種兵們以成功證明了自己,無愧于他們各自的祖國的期許!
影片中一位教官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的學習態度就是服從和適應”。我猜想這也許是汪老師布置我們看這部影片的初衷吧。我們每一個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都希望能步入理想大學的校門,如同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一樣。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必須有堅定的信念。每一天的學習,每一次的考試,都是我們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的考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徵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的一番話很好詮釋了一切。服從和適應于我們而言是為了樹立踏實的作風,跋涉者不抱怨,不氣餒,勤奮地做事,踏實地做人,路在腳下,成功便不再遙不可及。相反,便會違背自然,如同春天的花兒在冬日綻放導致早早凋零。看看影片中那些叩響了霧鐘而被降下國旗提前遣返回國的士兵,留給他們的只能是遺憾和悔恨。當然,那個為了照顧身患白血病的女兒而自殘的約翰遜例外,因為如山的父愛同樣值得人尊敬,人性中的光輝有時能抵消錯誤。
態度決定一切,人生需要時時處處勇于面對挑戰。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二新生活,我們需要問一句: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