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節儉的征文
為了心中那個“光盤”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眾所周知,“光盤行動”就是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這是由北京的一家民間公益組織發起的,社會又加大宣傳,意在培養人們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響應、踐行光盤行動。
11月26日晚,煙大忙了一天的七名保潔員終于可以停下來歇息歇息,湊在一起吃頓晚飯。為了響應“光盤行動”,他們并沒有重新做飯,而是湊在一起吃學生們剩下的剩飯剩菜。他們的行為對在校的師生影響很大,大家也都紛紛行動起來,吃多少,點多少,不留剩飯剩菜。如今,在學校餐廳已經很難再撿拾學生的剩飯了,這也是最令七位保潔員感到欣慰的事。在煙臺大學兩個校區,一共有十個餐廳。而這七位保潔員工作的第七餐廳,每天都會有兩千多名師生在此就餐,成為就餐人數最多的餐廳。“如果有一天再也撿不到剩飯,那將是我們最開心的事。”幾位保潔員表示,不管別人怎么想怎么說,只要能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節約的重要性,讓大家更懂得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比什么都強。由此看來,“光盤行動”是具有社會意義的,有利于在全社會中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
雷鋒說過:“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意思就是說,在生活中,我們應做到節約,并且,雷鋒也是這樣做的。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富裕了,“節約”二字往往被大多數人拋在了腦后,反倒更傾向于一種“奢侈”。
現年50歲的張順芳,是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名環衛工人,主要負責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在北京市大興區某小區,張順芳每天早晨七點左右開始工作,此時她身后時常會跟著一兩只歡快的流浪狗。“我翻到一些被扔掉的食物,就會挑選一些好的給它們吃,它們對我都已不認生了。”張順芳說。
這僅是浪費糧食的一個縮影。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鄭楚光曾表示:“我國糧食浪費現象驚人,估算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相當于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這又是多么驚人的一個數字啊,難道不值得全社會人的自我反思嗎?
在我們學校中,浪費的現象也很嚴重:有的同學點的菜只動了一兩筷,饅頭吃了還不到一半,就毅然決然地倒進了回收桶中。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要經過多少努力才能上得餐桌,農民的勞動成果就這么不屑一顧嗎?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積極響應光盤行動,從日常生活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求奢侈,只求節儉:不浪費糧食,飯店里吃不完的飯菜要打包……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可以行動起來,社會中的“浪費”、學校中的“浪費”將不復存在,我國的未來也會更加可觀,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
——踐行光盤行動,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9.1 孫振東
小議儉約與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更是這新新時代對人們的要求。
勤,勤奮,勤勞,勤勉,做事盡力;儉,儉樸,儉省,儉約,節省不浪費。勤儉,我認為就是讓我們盡力的儉省,勤奮努力,不浪費任何資源能源,勤勞做事,樸實節省。節約,亦是節省儉樸之意。
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更要為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考慮,為未來的環境發展作打算,要意識到資源枯竭的風險,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堅持、遵守的道德準則。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誡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在蜀國成立后,任蜀國丞相,總管了蜀國的軍政大權,可謂是一人這下萬人之上,蜀國也是在他的指揮下取得多次戰爭勝利,盡力輔佐君主劉備。就是這么一個大人物,他也沒有忘記堅持勤儉節約,也沒有忘記教導自己的兒子也要做到勤儉節約。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如此之高,就忘記勤儉節約的道德底線,變得鋪張浪費,紙醉金迷,奢華奢侈。而是繼續堅持著勤儉節約的原則。諸葛亮,一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都做到了勤儉節約,那我們本來就沒有資本的百姓又怎么能做不到呢?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曾作詩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位奉行勤儉節約的皇帝,他的家鄉依然還流傳著有關他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由此歌謠可見,朱元璋確實是在勤儉節約方面做的足夠成功的一位皇帝。在我們慣有的記憶中,皇帝請客,無疑是鋪張浪費的典型事例,就算是官員請客,也會是大魚大肉,可官員宴請的也是官員,哪個官員在家中不是大魚大肉的?看見了魚肉,也不新鮮,動了兩口,就再也不吃了,致使宴請的食物最后通通被倒掉,浪費了。可朱元璋宴請官員就只有四菜一湯,還是普通百姓家中常吃的青菜,可見朱元璋真的是做到了勤儉節約。當然,皇帝做到勤儉節約的還不止這一人,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其中一位。趙匡胤在開國后,從百姓變為了一國之主,身份變化的落差如此之大,身為一國之主的皇帝,本應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可他沒有因為身份變得尊貴就改變了心態,依然保持著那份勤儉節約的精神,他自身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并不忘教導其子女記住勤儉節約。帝王尚且懂得勤儉節約,我們又怎會不懂呢?
我國處于革命時期時,艱苦奮斗,困難重重,生活貧困,建國后,開國大大人物們也都不忘戰斗時期的艱苦,依然堅持著勤儉節約精神。毛主席在要求別人勤儉節約的時候,自己已經做了典范。他一生初茶淡飯,睡硬床板,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補了七十三次,穿了二十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不吃水果。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結束,就留大家吃午飯,只見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燉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周總理亦是如此,奉行勤儉節約精神。他們,為國民做了表率。但,總是有貪圖享樂,奢華浪費之人。王寶森,在亮晶晶的金幣誘惑下,終于拜倒在了金錢的西裝褲下。他利用私職,把國家賦予的權力,變成了賺取金錢的方式、途徑。他挪用公款,將錢包塞得滿滿的,滿足了自己的私欲。紙醉金迷時,揮霍的是人民的血汗,更有可能是災區人民的救命錢。他一擲千金,拋棄了曾經勤儉節約的信念,拋棄了黨、國家、人民對他的信任,也拋棄了自己的良心、前途和未來,最后也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試想,為了貪圖享樂,為了金錢,最后連命都丟了,即使再奢侈,又怎么樣呢?
“節儉本身就是一項財富。”勤儉節約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尤為重要,隨著物價的不斷飆升,不懂得勤儉節約,就基本上不能生存。懂得勤儉節約,就等于擁有一處寶藏,所以,讓我們一起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9.1王妍
讓節儉之花永遠綻放
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主席,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然我們在這片華夏大地上土生土長,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一個人都向毛主席學習他的勤儉節約并應將這一傳統美德貫徹實行到底。
周恩來總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有一次開會,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咸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周恩來總理,偉大的國家領導人之一,雖身居高位,貢獻顯赫,卻將勤儉節約這一美德貫徹實行到底,這究竟是為什么?是因為周總理深知這樣一個道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勤儉節約這一美德拋之腦后,鋪張浪費的現象在社會如排山倒海般的撲面而來。國家糧食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糧食產后損失已經高于1000億斤,占全國總產量的9%以上,損失的糧食相當于全國約8%、約兩億畝耕地的糧食產量。每年損失的水果2195.7萬噸、蔬菜25362.9萬噸、肉類1212.1萬噸、水產品824.4萬噸,占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28.6%、47.5%、17.4%和17.5%。如此可怕的浪費現象!但人們依舊我行我素,在鋪張浪費的這條路上執迷不悟的走下去: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吃一半,倒一半,為了自己的面子,堅決不肯打包。家長和孩子一起吃飯,點了孩子不愛吃一大桌子菜,倒掉。重新點。學校里,學生們在食堂吃飯,打了一個小山,卻只吃了一個“小山尖”,然后倒進泔水桶里。為什么一定要浪費,為什么人們如此的執迷不悟?難道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還少么?不,不少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的這句話并不是空穴來風,在歷史發展史上這句話的到了反復的驗證,給人們留下了血的慘痛的教訓。唐太宗驕奢淫逸,引發了安史之亂,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從此一蹶不振;洪秀全精心構筑太平國,卻在金錢堆里迷失斗志;在國亂當頭之時,獨攬大權的慈禧太后為了慶祝自己生日,運用海軍軍費修造圓明園,只是甲午海戰失敗,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多么可怕的奢侈,多么嚴重的鋪張浪費,竟能到喪權辱國如此嚴重的地步!
同學們,醒醒吧,如此慘烈的教訓還不足以把你們喚醒么?讓我們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從一直前進的奢靡消費中清醒過來吧!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讓我們重新拾起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將勤儉節約發揚光大吧!勤儉節約,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及時關閉水龍頭,不多用流水洗臉洗手,循環用水,珍惜愛護每一滴水;吃飯時,吃多少,點多少,切不可將勞動者辛勤努力的成果倒走,堅持做“光盤”一族,不做“剩男剩女”,堅決抵制“盛宴”變“剩宴”的現象;外出多坐公共汽車,少用私家車,既節省資源又愛護環境;及時關閉電源,減少用電器的待機狀態的時間,節約每一度電,暢享低碳生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雖說我們所做的如微風拂過湖面只會泛起點點波紋但只要我們堅持,足以聚起狂風掀起驚濤駭浪!同學們讓我們種下勤儉節約的種子,開出燦爛的花朵,讓勤儉節約之花永開不敗,綻放出最完美的姿態!
9.1 鞠鋅新